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确凿骊歌桑葚攒成( )
答案。2.成语填空。(4分)
人迹( )至人声( )沸囵吞枣不( )下问。
答案:罕鼎囫耻。
3.名句积累。(6分)
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诗句是。
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4.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的情景设置完成任务。(6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的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2.)“三味书屋”
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
3.)在三味书屋的简介中,有下面一段文字,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醯”的古语。
5.假如爸爸要你寄钱给在外地读书的哥哥478元钱,你该怎样写要汇的金额。(3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6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3分)
答案:扫开支撒牵拉罩。
7.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
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
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很有味。
答案:d8.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表现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9上文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2分)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上文属说明的文字是第段,记叙性的文字是第段。(2分)
答案:三四。
11.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上文段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能超过6个字)(4分)
答案:冬天捕鸟告别百草园简介三味书屋介绍先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2.以上二段选自课文作者代文学家, 之一。(4分)答案:《伤仲永》 王安石。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世隶耕2)宾客其父( )
3)日扳仲永4)泯然众人( )
答案:(1)属于。
2)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3)通“攀”,牵引。
4)完全。14.“未尝识书具”其中“书具”指书写工具,即文房四宝。(4分)
答案:笔墨纸砚。
15.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好好学习。
16.一个五岁的孩子,连书写工具都没见过,就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世上有这样的“奇才”吗?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3分)
答案:不一定有这样的奇才,作者借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a下深刻的印象,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b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浩浩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c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课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
这几句诗d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7.将下边四个词语分别填入空白处。(4分)
感慨万端镌刻雕镂悲歌慷慨。
答案:a答案:镌刻 b答案:悲歌慷慨 c答案:感慨万端 d答案:雕镂。
18.将这段话分为两层,用“‖”表示,并概括层意。(3分)
答案: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 第一层:具体写国文老师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层:重现国文老师的形象。
19.教古文的国文老师朗诵辛弃疾词时,教白话文的国文老师朗诵田汉诗时,都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用波浪线标示出来。(2分)
答案:略。20.本段写的两位国文老师都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影响包含什么内容?请你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爱国、爱文学。
三.作文。(50分)
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你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学生。十三四岁的你,正步入青春的花季。在成长的岁月中,你一定有过欢笑和泪水,碰到过刻骨铭心的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经历过一段段心路历程,有过深切的人生感悟。
请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 不少于。
1答案。2答案:罕鼎囫耻。
3 (1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 (1)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3)“三味”的出处及含义。
5 肆佰柒拾捌。
6答案:扫开支撒牵拉罩。
7答案:d8答案:表现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9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答案:三四。
11答案:冬天捕鸟告别百草园简介三味书屋介绍先生。
12答案:《伤仲永》 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
13答案:(1)属于 (2)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3)通“攀”,牵引 (4)完全。
14答案:笔墨纸砚。
5答案:他父亲每天带他去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好好学习。
6答案:不一定有这样的奇才,作者借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努力学习,也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7答案:a答案:镌刻 b答案:悲歌慷慨 c答案:感慨万端 d答案:雕镂。
8答案: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 第一层:具体写国文老师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层:重现国文老师的形象。
20 答案:爱国、爱文学。
七年级下月考试题
平顶山市第八中学2013 2014 七年级下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卷。全卷满分120分,完成时间 90分钟 命题人 李伟 一 选择题 请把唯一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2 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b cd 3 现有3cm...
七年级地理下月考试题
a 雨热同期。b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c 温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最冷月份月均温低于0 d 夏季普遍高温。12 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相同的是。东非大裂谷 乞力马扎罗山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abcd 13 去新加坡旅游,你不需要带。a 雨伞 b 羽绒服 c 地图 d 摄像机。14 有关非洲...
七年级数学下月考试题
七年级第三次质检数学试题。班别姓名学号 成绩。一 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8分 1 为了了解七 2 班50名学生周末在家复习时间的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28名学生进行调查,就这个问题来说,总体是样本是28是样本的。2 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 300,2 500,则 3等于度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