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竞赛卷 五

发布 2020-03-31 18:52:28 阅读 789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 纳米、光年分别是什么量的单位。

a.长度、速度 b.长度、时间 c.都是长度单位 d.都是速度单位。

2.下列全部不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白鳍豚、穿山甲、蝙蝠b.企鹅、羊、牛

c.鲸、海豚、变色龙d.鸡、喜鹊、天鹅。

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眼球的折光系统 d、大脑皮层。

4.自温州汽车站向西行600千米,折向北行500千米再向东行600千米,最后南行500千米,回到原出发点的。

a、正西 b、正东 c、与原出发点重合 d、东北。

5.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l/l1即为垫圈的总数。

b. 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10l/l1即为垫圈的总数。

c.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m/m1即为垫圈的总数。

d.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10m/m1即为垫圈的总数。

6.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

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的哪个过程。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沦。

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abcd

7.下列动物中,在其一生**现过三种呼吸器官的是。

a、鸟类 b、鱼类 c、两栖类 d、爬行类。

9.如右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出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力。

a.重力、支持力、推力b.重力、支持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d.重力、摩擦力、推力。

10.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甲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11.某同学想选择一块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大于10厘米而小于20厘米)的凸透镜,他利用光具座对四块透镜a、b、c、d进行测试。测试时保持透镜与烛焰的距离均为20厘米不变。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应选哪个透镜。

12.同学们在骑自行车上学时,“雨天路滑,要小心慢行”。这主要是因为雨天地面有水。

a.自行车的惯性增大 b.车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减少,刹车后难停下。

c.车速快了太吃力 d.自行车自身摩擦增大,骑不快。

13.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两次敲击时。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

a、170米 b、340米 c、510米 d、680米。

14.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1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16.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斑鸠,单独饲养;(2)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斑鸠与雄斑鸠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

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斑鸠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题,16个空格,每空2分,共32分)

17.“…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摘自:

仇春霖《万紫千红的花》)。小红在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

她又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肥皂水的ph 72)小红选用调味品可能是。

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性质相似。

18.在我国古代学者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如下记载:“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意思说,若鹞鹰在空中飞翔,它的影子随鹞鹰而移动,如鹞鹰和影子中间被窗户孔隙所约束,影子与鹞鹰就作相反方向移动,鹞鹰向东则影子向西移,鹞鹰向西则影子向东移动。

这描述的是光的什么现象?

19.读右图,回答问题:

1) 乙在甲的方向;

2) 有关甲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20.如右图,平直轨道上有a、b两辆小车,小车b的右侧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若a车静止,b车沿轨道以速度v向左移动,镜中a车的像相对平面镜的速度。

为平面镜中a车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2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

1)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哪二星轨道之间?答。

2)8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在06年世界天文大会上,哪颗星星失去行星资格?答。

22.如右图所示,要使重为20牛的物体a保持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应对物体施加牛的力,此力的方向是。

23.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 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

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24.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请。

你任选一幅图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三、实验与**题(本大题共5题题每空2分,26错误!链接无效。6分,29题8分,共30分)

25.“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的温度值记录如下:

该混合物的凝固点是。

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

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不能将水和酒精分开。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实验所用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6℃

26.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止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如何保存食物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他们以新鲜猪肉汁为样本进行实验,并制定了一个**报告:

**内容: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关系。

①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放在a、b、c三只烧瓶内,环境室温恒为25℃。②将三只烧瓶静置1小时,然后用棉花塞住瓶口。③在a烧瓶中滴入酸,使溶液ph为4。

④b烧瓶不添加任何物质,使溶液ph为7。⑤在c烧瓶中滴入碱,使溶液ph为10。

过一个星期后,用显微镜对三只烧瓶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在表内。(观察到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1)根据上述实验收集到的证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如果要研究温度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你认为应该控制相同。

27.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某学生采用了如下步骤:a.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m1。

c.瓶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m总。d.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e.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

f.将天平整理好。该学生遗漏了哪一步骤?补入该步骤,并按正确顺序排列。

七年级 上 科学竞赛试题卷

温馨提示 1.本卷共4大题,33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2.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 律填写在答题卷上。1 选择题 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 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在科学实验操作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科学卷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38分 1 火车停站时,常见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被检查的部位,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 a 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 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c 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d 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2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

七年级语文竞赛卷

学科联赛。初一语文卷。一 填空题 20分,每空1分 1 王湾 次北固山下 中的以大景与小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2 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联既以动衬静,又写出了人的主观思考与感受。3 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论语 十二章 中的一句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4 天净沙秋思 的作者马致远是 代著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