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一

发布 2020-03-21 01:36:28 阅读 9619

速算与巧算(一)

一. 知识回顾。

1)在速算与巧算中常用的三大基本思想:

1.凑整(目标:整。

十、整百、整千。

2.分拆(分拆后能够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

3.组合(合理分组再组合)

(二)、常见运算定律及其方法: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即 a+b+c+d=d+b+a+c

2.加法结合律:

几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

3.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1)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a+(b-c)=a+b-c,a-(b+c)=a-b-c,a-(b-c)=a-b+c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a+b-c=a+(b-c),a-b+c=a-(b-c),a-b-c=a-(b+c)

4.基准数法。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

十、整百的数。

二. 典型例题。

例题一:1.计算:(1)24+44+56

解:(1)24+44+56=24+(44+56)

解析: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解析: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例题二:3.计算:(1)63+18+19

解:(1)63+18+19

解析: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解析: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举一反三:(1)99+98+97

例题三:计算:(1)45-18+19

解:(1)45-18+19=45+19-18

解析: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解析: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举一反三:176-67+77

例题四:巧算下面各题:

解:①式=(36+64)+87

②式=(99+101)+136

③式=(1361+639)+(972+28)

举一反三:(1)78+45+22

例题五: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解析: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6+12-11+4-5)

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

举一反三:23+20+19+22+18+21

三. 课后练习

1.巧算下面各题:

2.求下面10个数的总和:

3.某车间有9个工人加工零件,他们加工零件的个数分别为:

68,91,84,75,78,81,83,72,79。他们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4.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奥数小学四年级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 思维训练题 智力竞赛题 练习题 竞赛试卷 测试题。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和题目分析。一 按规律填数。5 5,9,13,17,21,二 等差数列。1.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2.求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数和。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

四年级奥数专题一

班级别 学生姓名 得分 2 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1 40 8 252 25 20 4 专题一 乘除法的应用。第一讲 乘除法的巧算。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总结归纳乘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及巧算的方法,使复杂的乘除法运算变得简便。乘除法的运算性质 乘法交换律 a b 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

四年级奥数题 一

1 求和 300到400之间能被7整除的各数之和是多少?2 减法题 马小虎在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7看成1,得出差为111,则正确答案是?3 巧算 计算9 99 999 9999 99999 4 定义新运算 已知存在这样一种运算定义 求的值。5 相遇 甲 乙二人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