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5 6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3-13 17:54:28 阅读 2168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异”在**?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

三、翻译课文。

1.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翻译。

2.教师补充讲解。

第二课时。一、深入**。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23.马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作业。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深入**。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三、归纳课文。

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人教八年级下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方程2x 20 0 函数y 2x 20 观察思考 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从数上看 方程2x 20 0的解,是函数y 2x 20的值为0时,对应自变量的值。从形上看 函数y 2x 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2x 20 0的解。关系 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 b 0 ...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饮酒》教案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 饮酒 教案。饮酒 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 通过朗读 想象 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3 了解诗中人 景 情 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 景 情 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课...

人教八年级下测试

人教八年级 下 期末测试题3 一 试试你的身手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计算 2 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 乙 丙三人各正确地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 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一象限 乙 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三象限 丙 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请你根据他们的叙述构造满足上述性质的一个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