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概念复习

发布 2020-03-13 05:35:28 阅读 8630

引言。1、为了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这些奥秘,在**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联系实际。

2、物理学家在科学**过程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物理学家进行科学**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晚间照镜子时,灯应放在人的前面。

第一章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例: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说话振动停止;发声音叉触及面颊,感受到振动;敲锣后用手按压,声音立即停止等等。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例:固体能够传声—悬空衣架挂在细绳**,敲击音叉,听不见声音,再把细绳俩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次敲击能听到较响的声音,比较便知;土**实验等等。液体能够传声—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将俩块石头放入水中敲击,能听到声音等等。

气体能够传声—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听到等等。真空不能传声—发声电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取空气,声音越来越小,可以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例: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4、声音是一种波类似于水波,有疏部、密部之分。(无声空调等利用疏密部相遇抵消—以声消声)。

5、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可达5200 m/s。例:当敲击正在输水的管道,在管道的另一端我们能听到三次声音;光在真空中速度3×103 m/s

6、声速没有光速块。百米赛跑,听到枪响声音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长0.29 s。

7、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 m。

8、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软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两种途径传入人耳。

9、声音具有能量。例:粉碎胆结石;发声喇叭发出较强声音时,能使放在喇叭前的点燃的蜡烛火焰晃动;较强的噪声能使人的耳朵短时耳聋甚至是终身耳聋等等。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声音诊断病情;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例如:声波碎石。

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例:

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高声大叫;低声细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1次,合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

2hz。例:男生的声音一般都比女生的声音音调低;脆如银铃。

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例:悦耳动听,辨别乐器的声音等。

2、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弦越细,越短,越紧的发声的音调越高。

蜜蜂采蜜回来发出的声音音调没有出去采蜜时发出的音调高;熟西瓜的声音脆;好碗、好花盆的声音音调高等等。热水瓶灌开水快满时的声音音调高(空气柱短)

令人厌烦的噪声: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学生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也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强烈的噪声会加速脉搏。噪声被称作“**杀手”。

3、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②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隔声、吸声和消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de 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可听声)。

2、不可听声: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蝙蝠、海豚、飞蛾能听到。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大象、鲸能听到。

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蝴蝶飞舞发出的是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①定向性好(声呐,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测出它们的位置,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测速)

穿透能力强(b超可观察母体内的胎儿、体外碎石)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的特点:①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核**、火箭发射所产生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

很容易绕过高大障碍物。

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台风和监测核**)

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云、雨、露(液态)、雾(液态)、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

2、物质具有三态:固态(形状固定、体积固定);

液态(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

气态(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3、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b)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分度值1℃);体温计(分度值0.1℃,量程35-42℃);家用寒暑表(分度值1℃,量程-30-50℃);还有光测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5、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摄氏温标(℃)

6、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合适的温度计;(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是弯曲的毛细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5)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取出温度计。

7、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上c标识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少。致使谁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汽化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蒸发时需要吸热;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达到沸点才会发生,沸腾时需要吸热。

3、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以新疆坎儿井为例);(2)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杯水洒地、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洗澡上岸风吹感到冷)

4、水的沸腾情况: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较响(“嘶嘶”声),温度逐渐上升;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声音不响(“呼呼”声),温度保持不变。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做水的沸腾实验要减少试验时间的方法: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上方的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液体沸腾需要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大锅中试管内的水)

熔化和凝固:

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2、晶体是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另外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作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晶体:冰、海波、奈、铁等;非晶体:烛蜡、玻璃、塑料、沥青等。

3、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分析:见学习评价。

4、⑴、水银温度计不能在我国北方使用,水银凝固点是-39℃,我国北方最低气温是-50℃。⑵冬天在积雪路面撒盐,可以迅速熔化积雪,降低了熔点。

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热。人工造“雪”碘的升华和凝华。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雪的形成。

2、舞台白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

冬天冰冻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是因为霜的形成必须遇冷,下雪后熔化吸热。

水循环:1、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地球上所有水量的3%不足,可供人类使用淡水资源只占淡水资源的10%不到。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节约用水:

使用节水器具、循环使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第三章光现象。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水母、火等。

人造光源:灯光、手电、发光二极管等。

2、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机屏幕基本由红绿蓝组成)

滤色镜: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色;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见课本p78叶。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方式传播的。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 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感知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付给听觉神经再把信...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方式传播的。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 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感知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付给听觉神经再把信...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

声音的产生。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方式传播的。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 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感知声音的过程是这样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付给听觉神经再把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