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发布 2020-03-10 18:05:28 阅读 9289

1《新闻两则》导学案。

备课人:蔺胜利备课组长:史乐乐包级领导:狄老师。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1、学会对群体人物描写的分析,体会用词的准确精练。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自主学习:1、资料准备。

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

b.特点:

c.要素:

e.结构:

2)查阅有关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背景资料。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b.《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时代背景。

2、字词积累。

1)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芜( )湖荻( )港溃( )退歼( )灭

杜聿( )明锐不可当( )要塞( )星宿( )

绥靖( )阌( )乡阻( )遏( )

2)解释词语意思。

锐不可当:击溃:

要塞:4、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并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5、根据前面自己所查阅的新闻知识,在文中划出两则新闻的结构。

6、我的疑难:

合作**:1、组内合作,交流疑难。

在组长的协调下,小组内交流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我组的疑难:

2、交流展示,合作**。

小组间展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合作**,教师可适时点拨。

3、重难剖析,师生**。

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3)品读文章,揣摩新闻的语言特点。

a.“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们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即已”依次次换成“越过”“到达”“共”好不好?为什么?

b.“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把文中“至发电时止“换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把“现已占领”换成“现在已经占领”好吗?

为什么?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c.“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九江(不含),括号里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西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从感**彩的角度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精读精练。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

3)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4)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这几个部分。

学习反刍。1、常识填空:

新闻,又 ,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绥靖(suí) 浮躁(zào) 局势(shì) 冲动(chōng)

b.歼灭(jiān) 区域(yù) 溃退(kuì) 恶霸(è)

c.阻遏(jié) 要塞(sài) 星宿(sù) 锐不可当(dǎng)

d.横渡(héng) 安抚(fǔ) 企图(qǐ) 逃窜(cuàn)

3、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抵抗顽强痛恨气势磅礴 b.拒绝据点消耗高屋建瓴。

c.泄气惨败稳固英勇善战 d.阻遏逃窜微弱锐不可挡。

4、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c.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d.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大小战船。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2.《芦花荡》导学案。

备课人:蔺胜利备课组长:史乐乐包级领导:狄老师。

学习目标。1、积累**的相关知识,在课文学习中探索阅读**的方法,学会赏析**。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自主学习。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读字词。

疟子( )寒噤蹿( )仄歪( )飒飒( )泅着( )

2、走进芦花荡: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感受:

合作**:1、**问题一:合作阅读,重点**人物的性格内涵。

可用“老头的英雄性格表现在……”的形式归纳:

2、**问题二:合作阅读,重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意义。

可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的句式归纳:

3、**问题三: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品味赏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为什么?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学习反刍: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 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八年级语文试卷 八年级下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全卷四大题 共24个小题 全卷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 语文知识积累 1 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8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苍茫 ch ng 不逊 s n 执拗 ni 诚惶诚恐 hu ng b 迸射 b ng 干涸 g诘责...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 下 期末复习

八年级语文 下 期末复习资料。八年级语 下 期末复习八年级语 下 期末复习。c八年级语 下 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一 字词听写题。倦怠翡翠恹恹楠木奇崛枯瘠骨朵迸溅丰腴盎然虬qi 枝秀颀q 伫zh 立陌 头贪婪l n 凡几 飞沫 锤chu 炼婆娑su 鄙b 视皓h 齿犀x 利伶l ng仃锈xi 彩凝n ...

八年级语文

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八年级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a 一 基础训练题 前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寒噤 j n 锐不可当 d ng 杀戮 l 纳粹 su b.文绉绉 z u 涎水 y n 救济 j 骇人听闻 h i c.濯清涟 li n 八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