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00分,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dj、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全面发展。
c.和谐发展 d.德智体全面发展。
2.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卡特尔 d.加德纳。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 )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 b.兴趣 c.能力 d.思维。
5.下列( )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6.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 )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7.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8.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九。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9.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 )的绝好写照。
a.情境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0.会骑自行车的人有利于学习骑摩托车,这主要是受( )影响。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11.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12.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现象。
a.同时对比 b.相继对比 c.视觉障碍 d.感觉适应。
13.我国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14.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a.量力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一道闪电”、“一声雷鸣”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 )引起的。
a.刺激对比 b.刺激的强度。
c.刺激新奇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下面哪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
a.人的心理是稳定不变的。
b.情绪唤醒水平与认知操作效果呈倒“u”字模式。
c.气质在个性中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d.概念形成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
17.教师期待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18.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a.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学生学习了m(a+b)=ma—fmb后,错误地得lg(a—t-b)一lga+lgb,这是学习迁移中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1.小明写了保证书,保证严格遵守《学生守则》,上学不迟到。可是冬天一到,天气一冷,小明又迟到了,教师对小明进行教育应以( )为开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
a.:2023年 b.1993 tl: c.2023年 d.1998 i
2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d.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24.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25.在我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2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实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a.重现 b.保持 c.再认 d.遗忘。
27.老师提出“砖头有何用途”时,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回答,这是( )
a.动作思维 b.习惯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
28.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
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b.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包括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选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d.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29.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
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这位心理学家属于下列( )心理学流派。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认知学派。
3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从教师专业素养的角度简评这一观点。
2.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变式”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为什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4.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的规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5分。共17分)
1.根据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中学生和小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各是什么?因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去做?
2.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一些中学“轰轰烈烈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纷呈的公开课、扎扎实实的知识教学、加班加点的课外辅导”这一现象。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向总部求救。假如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
一学生作打**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
2.下面这位老师用自己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了特殊的体验成功的方法。
一天上课,他向学生提问,突然发现班上那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跟着大家举起了手。老师心中一喜,就让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谁知他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他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孩子哭着说:
“老师,别人都会,我老不举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孩子的回答使这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歉疚之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容不得老师忽视。
于是,他与这个孩子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如果你会,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以后,每当这位学生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争取机会让他答题;当他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题。
一段时间后,这个成绩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一天天提高。
请对这位老师的做法加以评析。
“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
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
他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去找呢?”学生回答说,“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
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在讨论中,学生们从**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门牌号;从电影院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角坐标系……
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1)该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本案例谈谈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2)在该案例中,教师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模拟试卷十二
总分100分,其中满分97分,卷面3分,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32分 1 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是 a.中庸 b 礼记 c 论语 d 学记 2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a 起决定作用 b 不起决定作用 c 不起作用d 起加速作用。3 以下 是第二信号系统。...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
2011年最新教师编制考试 心理学部分试题精编 四 一 选择题。1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 刺激泛化 b 刺激比较 c 刺激分化d 行为强化。2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策略
1.正确理解学习和考试的关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的知识,而考试只是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 熟练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考虑哪些内容需要,哪些内容不需要。这样,即使考试时题目难一点或偏一点,也不会茫然无措。2.处理好厌学表现 心理疲劳。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