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联考历史试卷

发布 2020-02-29 19:54:28 阅读 1323

2023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命题人: 汤敏杨国庆柳郁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2. 有学者说,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

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b.抑制了君权的集中。

c.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d.可以有效管理地方。

3.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叁(三分)其国而伍其鄙(城乡地区)”,士就闲燕(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工就官府(官府管理手工业)、商就市井、农就田野。”这反映出齐国。

a.已跃居为当时的政治霸主b.探索新型的社会管理形式。

c.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成型d.小农经济已成为社会主导。

4.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5.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d.**主导手段增多。

6. 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

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 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

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 d.西汉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

7.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

8. 唐玄宗在《将封泰山断屠诏》中指出:“自古明王,仁及万物。……天下诸州,并令断屠,及渔猎采捕”。

《全唐文》中也有《对射猿判》《对断屠判》《对仲夏百姓弋猎判》以及《对畋猎三品判》等案件的判决。这说明了唐代。

a.官方禁绝渔猎活动b.**重视生态保护。

c.佛教观念渗入司法d.儒家仁爱主张普及。

9.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d.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10.《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a.宋代**惠商的经济政策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11.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

a.立纲纪以求稳定b.循理性而求王道。

c.正君心以申民本d.省刑罚而薄税敛。

12.据北宋学者王得臣记载:“都城(东京)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 由此可知,北宋庙会。

a.突破了原有时空限制b.成为了新的商业中心。

c.与商业活动结合紧密d.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13.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14.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15.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

c.“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

16.2023年,清**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已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已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b.说明清**已深谙近代外交。

c.表明中日逐步走向联合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17.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城市化进程推动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清末、**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众**制约社会治理成效。

c.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d.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

19.下面是1840~2023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20.2023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圭告诉他:《三国演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说明当时。

a.传统大一统观念已经瓦解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

21.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怡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

”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

“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

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 …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c.无**主义思想日益盛行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

23.2023年,北洋**颁布法律,取消佃农享有长期土地耕作权的永佃制。在永佃制下地主不能随意收回佃农所租土地和增加租金。这一政策。

a.保护了广大佃农的利益 b.有利于土地的自由流动。

c.增加了**的财政收入 d.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24.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这说明。

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

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河西联考化学试卷

2019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命题教师姚小伟靳志鹏宋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cl 35.5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卷选择题 50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

17届河西联考高三物理答案

2017年1月甘肃省部分普通高中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4小题,共计46分 其中第1 10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第11 14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 单选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b 2.d...

2023年联考历史试卷分析

单项选择题。选择题政体难度一般,大多为直接记忆的题型。大部分考题应该在平时讲解和复习时有所涉及。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7题 第18题 19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更加细致的分析 对比 判断 具有一定难度。材料解析题。21题考察的是魏晋时期士族阶级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难度较大。考察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