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总结

发布 2020-02-29 05:48:28 阅读 1516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1、弹力: 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

被动力) ②塑性:变形后部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使用: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二、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引力。

符号:g 单位:牛顿 n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 重心。

大小: g=mg g=9.8n/kg (g的值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2、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①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②符号重力 g 单位重力 n 方向重力:竖直向下(矢量)

质量 m 质量 kg 质量:无方向(标量)

③大小与地理位置关系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发生变化。

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④测量工具重力:弹簧测力计。

质量:天平 (秤)

计算公式重力:g=mg

质量:m=ρv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自身上)

下坠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方法。

4、重力只与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

三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种类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

③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压力。

④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发生相对运动。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物体运动起来后摩擦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5、摩擦力概念包含的内容:

①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接触的物体。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6、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拉力就等于摩擦力。

原理:二力平衡 f=f

7、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同时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同时减小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④用滚动代替滑动⑤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7、摩擦力的三要素:

摩擦力的大小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车 ①主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前,从动轮摩擦力方向向后。

②车启动时摩擦是有意摩擦,行进时摩擦是有害摩擦。

四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支点在杠杆上,且不随杠杆一起运动。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f1”表示。

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f2”表示。

阻力作用点也在杠杆上。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l2”表示。

力臂的一端在支点上另一端在力的作用线上并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注:①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

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则该力的力臂为0

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在杠杆力的示意图中,用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力臂的画法:

①先找点,后定线,从点向线做垂线。

(点:支点) (线:力的作用线 ) 垂线段:力臂)

②力的延长线要用虚线。

③力臂的表示形式:l1

l1l1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平衡:①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条件: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5、**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次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使杠杆重心在支点上(调的是平衡螺母)

第二次(挂重物后)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在杠杆上直接读(测)出力臂(调的是钩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绝对禁止调平衡螺母)

注:无论调平衡螺母还是调钩码位置都是向杠杆偏高的一侧调。

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一次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6、滑轮实质及特点。

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动滑轮。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杠杆的变形。

滑轮组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情况: f= g物或 f=(g物+g动)

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段数查法:吊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绳子固定端系在动滑轮上,承担重物绳子段数为偶数,系在动滑轮上为奇数。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2 质量 在物体的温度 材料 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 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 材料 在物体的温度 质量 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4 状态 在物体的温度 材料 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如 00c的水放热后凝固成00c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 内...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 分子热运动。1 扩散现象含义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 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1 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 2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 3 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10 一个弹簧长200 mm,下端挂5 n物体时长250 mm,挂2 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 mm,当弹簧长245 m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 n 11 把重为20 n和30 n的重物分别挂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的力臂之比为 两个力和它们各自的力臂乘积之比为 二 选择题 每题3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