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化学作业答案及总结

发布 2020-02-27 12:36:28 阅读 3807

化学作业答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1、氢气 h2o 通电 h2 + o2 2、c 3、b 4、c 5、c 6、c

7、(1)在常温下为气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2)组成中含有氧元素:氧气、二氧化碳、水。

8、(1)装置简单 (2)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 (3)已进行一段时间,因为两试管中已有气体 (4)氧氢。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1)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由无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扩散到b中 (3)无必要实验①已做过对比。

2、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在试管中由口向里逐渐变红,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b 4、a

5、【实验现象】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 【解释】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结论】氧气(空气)

课题3 水的净化。

1、a 2、d 3、b 4、b

5、取少量两种液体分别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或通过导电性来判断,纯水不导电)

6、(1)水分子 (2)滤去不溶性的杂质,并吸附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物质 (3)加热煮沸。

7、(1)过滤 (2)分别取样后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 (3)二氧化碳蒸馏。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c 2、① 3、d

4、(1)①过滤 ②冲洗厕所(合理即可) (2)a、c (3)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中有哪些物质(或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网络归纳。

一、 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纯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 1g/cm3(最大值)

101.3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氢气(负极):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正极)

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的危害。

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媄化合物的水

硬水的软化。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媄化合物的水

水。海水 96.5%

湖水0.97%

地面水河水。

江水 2.53%为淡水(可利用的不足1%)

分布及储量冰川。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工业上的“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水的污染原因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

爱护水资源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人饮用会中毒、致病、甚至死亡。

水污染的危害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常常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加强水质的监测。

消除水污染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概念

分子质量、体积小。

分子的性质不断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概念。

原子的性质。

物质原子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知识小结。

1、 水的组成。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试管b和试管a所收集。

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一段时间后收集一些气体,从水中取出试管进行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b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复燃,说明是氧气。

试管a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

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通电。水通电氢气 + 氧气2h2o ==h2 + o2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这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本实验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记忆歌诀: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2、 单质、化合物。

3、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同种元素)

纯净物(一种物质)

物质化合物(不同种元素)

混合物(多种物质)

4、分子。1)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分子的集合体才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用②③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的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分子(如h2),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化合物分子(h2o)。

5、原子。1)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叫原子。

注意:这里所说的“最小”是佛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不能理解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因为原子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这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3)物质、分子、原子的构成关系。

物质不同,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汞由汞原子构成(hg)。

4)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6、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固定。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的性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风的形成、衣服晾晒、花香、厕所的臭味等。

7、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1)净化方法。

静置: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因为有些悬浮物不能自然沉入水底。

沉淀剂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混合物。

吸附: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8、过滤: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过滤器准备。

将滤纸折好,放在漏斗内使其紧贴内壁并用少量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不留气泡,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将装置连接好。漏斗下端口必须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以免液滴飞溅。

2)过滤所需的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加台(带铁圈)。

3)实验总结: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引流用的玻璃棒下端要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防止戳破滤纸;倾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端;漏斗的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

9、硬水及其软化。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但一些可溶性杂质还没有除去,如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第二单元化学作业及试卷答案

化学作业答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 c 2 c 3 d 4 氮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或氮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5 1 将包装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 用集气瓶收集袋内的气体,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3 无毒与食品不反应4 大龙。6 1 装置的气...

第三单元校本作业答案

第七课记念刘和珍君。一 1 答案 a b项干 n,当 d n c项屏 b n d项阿 2 d 阴谋诡计。3 a 徜徉 有悠闲之意味,与语境不合 引见 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 是推荐 此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4 c a句语序不当,句中 我国首部 应置于 全景式反映 之前 b句搭配不当,胃溃疡...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检测作业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导学案 第3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知识链接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阅读 教材第56页的相关内容。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新知 1.1个氧原子质量为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