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中外交流结课作业

发布 2020-02-25 21:42:28 阅读 3695

唐宋中外交流——日本茶文化起源与发展。

众所周知,日本人酷爱茶道。茶道是日本美的象征,日本文化的代表,是日本文化的结晶。

然而,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饮茶的习惯和以饮茶为契机的茶文化是七八世纪时(唐朝),从中国大陆传去的,可以说,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唐宋时期的中外交流。

一、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至上个世纪为止,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国大陆茶文化的影响,大陆茶文化在各个历史时代所创造出的新形式都逐次波及日本茶文化,可以说,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也是一直依赖于中日文化交流的。

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森本司郎《茶史漫话》认为茶传入日本,有两人非常关键:一是753年东渡日本的鉴真(带去茶叶);二是最澄法师在804年即贞观20年来到中国浙江天台山,专心学法,也对当地寺院采茶区进行了学习,带回茶树树苗到日本,并种植于近江地区台麓山,这在日本被看作植茶第一人。

另空海也带回茶籽,推动了茶道的发展。这说明了日本茶道起源与中国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联系十分密切。

二、发展历程。

如上所述,日本饮茶之风兴于第一次中国文化大规模交流时期,即唐朝。唐盛时期,日本派遣大量学僧(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也派出大批学者去日本传播大陆文化,这是中日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融的时期。大批日僧来唐求法在求法过程中,受到寺院茶文化的薰陶,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饮茶文化同时传回了日本。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僧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师从道邃禅师学习天台宗。唐永贞元年(805年),最澄从天台上带去了茶种归国,并植茶籽与日本近江(今滋贺县)台麓山,开拓了日本种茶史。根据日本弘仁五年(814年)闰七月二十八日的《空海奉献表》(《性灵集》第四卷)记载,日本延历二十三年(唐贞元二十年,即804年),留学僧弘法大师空海入唐求法,两年后的大同元年归日时,空海带回了大量的典籍、书画和法典等物。

其中奉献给嵯峨天皇的《空海奉献表》中提到“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

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六次出海才得以东渡日本的唐代名僧鉴真等人,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而且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饮茶之道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据记载, 鉴真原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14岁时在扬州出家。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当时正处在。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

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

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但当时鉴真东渡日本是违法唐朝国禁的私下行为,国家不调度过海大船供他东渡,因此仅能租用私人的近海小船,导致前五次东渡均告失败。

直到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留居日本10年期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其中也包括中国的茶文化。同去的人,在佛教,医学,书法,建筑,雕塑等方面均有造诣很高者,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

763年5月初6日,鉴真在日本奈良逝世,被安葬在唐招提寺,终年76 。鉴真的**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坐像,至今仍存放在唐招提寺里,成为日本的“国宝”。

鉴真东渡,对促进中日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日本茶文化兴起的最初渊源。

后来,810-824年传至日本的《茶经》掀起了“弘仁茶风”的饮茶热流,唐风“淹茶法”盛极一时,这个时期在日本历史上称为平安时代。日本人从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得知茗饮之事,但起初饮茶活动只局限于僧侣和上层社会,饮茶主式只是一味的模仿,这个阶段日本的文化一边倒地倾向大陆文化,饮茶的境界也完全是大陆式的,即是期望通过饮茶活动达到一种境外之境,也就是“七碗通仙灵”的那种梦幻世界。其后唐朝覆灭,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中日交通中断,茶饮之风也随之衰落。

茶东传日本的又一高潮就是宋朝。

宋代,日本的学问僧荣西曾先后于2023年和2023年两次来到中国,学习临济宗佛法,这个时期在日本历史上称为镰仓时代。游学期间,荣西遍访各地,居住达年二十四年之久,并对中国禅院中的罗汉茶以及当时的中国国内的点茶法作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回国时,他不仅带走全套茶具和许多茶籽而且把这些饮茶方式和方法也带回日本,广为传播。到了晚年,荣西根据在中国考察的情况及自己在日本种茶经验而写成《吃茶养生记》。

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一书是日本最早的茶经《吃茶养生记》,详细介绍了中国寺院里种种的喝茶方法以及宣扬饮茶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在荣西的推动下,出现了“寺院茶”,宋风“抹茶法”尤其受到钟爱寺院常会施茶与百姓,促进了茶向民间的传播。《吃茶养生记》是日本茶道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影响很大,推动了日本种茶饮茶的普及。荣西传播的宋代寺院里的茶礼,为后来的日本茶道奠定了基础。

三、进一步发展及成形(唐宋以后)

到了室町幕府的北山文化时期,茶文化与当时极度奢华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寺院茶演变成奢侈的“斗茶”室町中期以后,人们不再注重奢华,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高贵华丽的“书院台子茶”。

15世纪后期,奈良称名寺的著名僧人村田珠光认为书院台子茶在其华丽的形式下并没有太多的精神内容,他注重和汉相融,精简了华丽复杂的茶事形式,创建了清寂素朴的“草庵茶”并将禅引入茶的精神世界,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境地,日本茶道的雏形完成了。他还在《心之文》中称茶为“道”,这是日本茶道之首称。

村田之光之后出现的名僧武野绍鸥继承和发扬了村田珠光草庵茶的清淡简谱的茶道精神,深化了草庵茶的禅宗理念,但他强调更多的是草庵茶的和风形式,提出茶道要深入百姓家里。后来武野绍鸥的**千利休将珠光的精神绍鸥的形式相结合,加上自身对禅的体悟,将茶道提高为一种俗化了的生活禅,从而完善了茶道日本人虽然崇尚茶道,但因其核心是禅,非普通百姓所能领悟,所以很难在百姓中盛行开来了。

江户时期,明朝高僧隐元隆琦被聘东渡日本传教,同时将“煎茶法”也传至日本由于煎茶法既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很快被大众所接受,茶道就此盛行。

从日本茶文化的沿革可以看出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尤其是唐宋时期的中日交流,更是起着奠基的作用。尽管日本茶道被普遍接受和推广是在宋代以后的室町时代,但现如今,日本茶道被作为一种“友谊的象征”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与唐宋时期的中日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 选修 结课作业

纪录片 面条之路 和纪录片 舌尖上地中国 比较。舌尖上地中国 火了之后,引起了一阵吃地风波。处于好奇,我也将这部纪录片看了一遍。也听同学介绍过 面条之路 看完,不禁相对两部题材类似地美食纪录片做一番比较。我不知是 面条之路 地成功诱发了 舌尖上地中国 地创作,还是二者根本就不存在 互文 关系。面条之...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结课作业

金融1301康鹏飞。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 孝道 尊老 并衍生出独特而纯粹的 孝 文化 而西方则因其注重个性与自我的文化氛围,衍生出完全不同的 待老,待亲 文化。中国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 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主要指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务,是家庭伦理的范畴之一。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家国...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结课作业

金融 1301 康鹏飞。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 孝道 尊老 并衍生出独特而纯粹的 孝 文化 而西方则因其注重个性与自我的文化氛围,衍生出完全不同的 待老,待亲 文化。中国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 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主要指子女对父母的道德义务,是家庭伦理的范畴之一。但传统的中国社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