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周作业周周练

发布 2020-02-22 22:36:28 阅读 9977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周周末作业。

课题2.3 制取氧气题3.1 分子和原子, ,

1. 实验室里有下列仪器,按下列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5)要想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要想收集到较干燥的氧气,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6)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7)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2.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c.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d.要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

4. 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名称:ab ; cd ;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

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4)待集气瓶收集满后,将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

5. 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的有关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倒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6.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

采用二氧化锰都是改变其反应速率;②反应都不需加热;③都是分解反应;④所需仪器都相同。

abcd.②④

7. 小华在做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实验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了二氧化锰,结果发现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同样被加快了。以下推论中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后所得到的氧气比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多。

b.高锰酸钾也可作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最多可达五种 d.完全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有三种。

8.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了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生成气体的速度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影响。

9.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0. 某同学制氧气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

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潮湿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在试管口加了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⑤⑥外 d.①②

11. 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氧化碳+水→碳酸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

1. 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

a. 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b. 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c. 分子不断的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2. 酒精擦到手臂,感到凉爽,是因为( )

a.酒清吸走了人体内的水分b.酒精与**发生了化学变化。

c.酒精由汗毛进入了体内 d.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挥发到空气中去,吸收人体热量。

3. 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 d.物质种类变了。

4.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6.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7. 水变为水蒸气,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水分子质量变大 c.水分子间隔变小 d.水分子间隔变大。

8. 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9. 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

10.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分子大、原子小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1. 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12.“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3. 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能改变的是( )

abcd14.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b.分子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

c.分子遇热不断运动,遇冷静止不动 d.分子遇热数目增多,遇冷数目减少。

15. 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16. 打开热水瓶盖,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

a.水分子可以再分 b.水分子很小 c.水分子间有间隔 d.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17.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救**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周周演练试题

1 5周内容命题人 白勇审题教师 杜玉梅。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 si b.氧 o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b 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物质加热c 取用粉状固体药品,...

九年级化学第6周 1 上册周末作业

初三第六周周末化学试卷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一 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很多词语体现人文精神,蕴涵科学道理。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 火上浇油 b 木已成舟 c 花香四溢 d 铁杵成针。2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复习检测

2019 2020学年度第6单元试卷。姓名座号成绩。1.选择题 本题含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金刚石 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 都是黑色固体 c 都能导电 d 硬度都很大。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