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学生练读,互评。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名句诵读。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
b.江碧鸟逾白。
c.山重水复疑无路。
d.独在异乡为异客。
e.千里莺啼绿映红。
f.水南水北重重柳。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感受亲情。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活动内容:学习《游子吟》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三字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
1.出示学习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读读议议。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
三、讲解句子。
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
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
1.出示授课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指导思想 教学目的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 提高语文素养。4 训练儿童应对 掌握声韵格律 从中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第1课 声律启蒙 节选一 一 经典回放 来对往 密对稀 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 露重对烟微。瓜对果 李对桃 犬子对羊羔。...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增广贤文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4 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 导语 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规 教学时间 8月30日。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 规 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 学习 规 的总序 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 有余力,则学文。讲解题目 规 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 训蒙文。故名思义 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