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23年

发布 2020-02-06 21:49:28 阅读 8084

作业1—3章。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商品交换。

2、劳动生产率、相互依赖。

3、产权制度、商品交换。

4、宏观经济因素。

5、服务、选址。

6、百货店、超级市场。

7、竞争优势性、运营“两便性”

8、批发商业、零售商业。

二、名词解释。

1、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2、业种与业态:是两种对商业进行分类的方法。按业种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对象——商品的种类(或大类)对商业进行分类,也叫商品别分类,业种强调的是“卖什么”;按业态进行分类就是按商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的分类,也叫经营或销售方式别分类,业态强调的是“怎样卖”。

3、零售要素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其各种要素包括商品、**、服务、广告及**、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

4、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正规连锁与其它形态的连锁店相比,是由单一资本构成,所有权属于同一公司或同一资本所有。

只有一个决策机构决定各家连锁店的经营品种,集中进行商品采购,并分销给各家连锁店,统一指定商品**,采取一致的**手段和店堂布置,便于统一投资,统一财务管理核算。

5、超级市场:在我国,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为主,生鲜品占一定比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店。

三、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d

6、a 7、c 8、d 9、d 10、b

四、判断正误。

1、×。应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

4、×。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

5、×。商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可通过商业增长贡献率、商业增长贡献额和商业产出弹性系数等指标来衡量。

6、×。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最终分离大约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时期。

7、×。适者生存理论是美国学者吉恩特和迪斯曼提出的。

8、×。应将“正规连锁”改成“自由连锁”

9、×。应将“日本”改成“美国”,将“6点”改成“7点”。

10、×。商业与这五个方面不完全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五、简答题。

1、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说明商业对充分就业的贡献。

答:我们知道,商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正因为这个特征,才使商业成为一个对充分就业有特别贡献的产业。

实践证明,一国就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的发展水平。从各国实际情况来看,商业的确承担了相当大部分的就业任务。因此,有的国家甚至把扶持、发展商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经济政策。

2、零售商业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的标志是现代意义的百货店的诞生。最早的百货店是19世纪50年代法国巴黎人创设的“大百货公司”。

60年代以后,百货店很快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百货店的出现,是零售商业对以机械化为基础的大量生产体制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大城市加快发展的直接反应。因而百货店是现代零售业的最主要形式。

连锁商店的产生,是继百货店出现以后,零售商业的又一次革命。连锁商店的原型可追溯到中世纪晚期,德国的富格尔公司在15世纪时就在欧洲各地设立了许多分店;17世纪中叶,日本的三井公司也开办了连锁形式的商店。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连锁商店于2023年在美国诞生。

20世纪20年代以后,连锁商店迅速发展,2023年美国连锁商店所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压倒优势,欧洲和日本的连锁商店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很快取得了优势地位,成为零售商业领域的主力军。

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是超级市场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超级市场首先出现在美国,随后逐渐被引进到日本和欧洲。超级市场产生以后,发展十分迅速,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经营的商品由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扩大到服装、电器和日用杂品,且店铺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手段也日益现代化。

超级市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而且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并对生产和流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商业具有哪些特点?

答:(1)交易次数频繁,交易批量小;

(2)对店铺选址及店铺设计有较高的依赖;

(3)经营场所分散,经营受商圈的限制。

4、简述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

答:与其他业态相比,超级市场的经营特征和主要优势有:商品构成是以食品、衣服、日用杂货等常用必需品为主;实行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销货方式;薄利多销,商品周转速度快;商品新鲜、洁净,明码标价,并在包装上注明商品的质量与重量;实行商品经营管理制度,按部门陈列山品;设有停车场。

案例分析:便利店是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

便利店的基本特点—教材77页第15行开始到77页结束。

案例思考题:

从而可以看出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的经验,虽然与那些上市或国有连锁便利店的资本相比太阳系明显处于弱势,相应在门店扩张速度上远远落后于后面在门店数量达到30家以后,太阳系的扩张变得越来越乏力,但是太阳系连锁店还是坚持全部门店24小时营业,通过为了解决采购规模问题和配送问题,佟培新把他们发展成了加盟店,从而解决了进货规模也解决了太阳系门店扩张资金不足的问题。

从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经营方式得出:一是项目选择很多人习惯性的从个人喜好出发,往往主观的认为自己喜欢的项目就同等于消费者也喜欢,缺乏对前期市场准确的调查和理性分析。另外,对项目发展前景过于乐观,对销售及利润率预计偏高,而对自身的营运能力,后续资金的投入投资风险等因素估计不足、成本核算不到位,许多新的老板容易将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化,是对“成本”这一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以为成本就是公司的租金、员工的工资及产品的进货成本,二是许多隐性成本可能还没有核算,例如电脑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资金安排不合理、现有资金分配不够合理,缺乏资金整合使用规划,资金使用时基本不考虑整体性,以及是否存在超出安全比例的情况。

以下就是我总结的太阳系连锁便利店的经验和教训:管理方式简单,不仅仅是内部运营管理而且涉及到客户管理、员工管理和激励等方面,因为缺乏经验许多老板都容易从惯性思维出发,依照自己的心情来做,于是经常性出现员工和顾客倒戈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业7—8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除分析题外)参***。

一、 填空题1. 理想的店铺位置应该是商业活动频繁、 人口密度与客流量、交通便利、接近集客地以及同类商店的地区。2.

商圈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三个层次。其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10%。3.

店铺的外观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这就是: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和让顾客来店。4.

评价商品组合优劣的标志归纳起来主要有:发展性、竞争性和盈利性。5.

确定商品结构的基本要求是: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适合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保持顾客的基本需要;保证顾客对商品配套的需求;适合商品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的要求。6.

与零售商业相比,批发商业具有交易批量大、交易范围广、 交易关系稳定等特点,并具有集散商品、调节供求、节约成本、 信息传递、流通加工、 流通金融和物流等功能,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业分为独立批发商、制造批发商、 共同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商。

8. 与零售商业不同,批发商业的用户主要包括再销售者、产业用户、 事业用户和**部门四类。

二、名词解释。

1.商圈——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2.商品陈列——是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对一个商店来说,商品陈列主要有两种,即橱窗商品陈列与卖场商品陈列。

3.商品组合——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它通常包括若干商品大类,即商品系列。

4.关联商品——是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如西服与领带。

5.批发商业——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再销售者是指通过转卖商品而获得利润的营利性组织,具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是二次及其以下的批发商和零售商。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次级商圈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c)。a.55%~70% b.60%~70% c.15%~25% d.20%~25%

2.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a)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a.范围 b.规模 c.目标顾客 d.收入水平。

3.“零售引力法则”认为,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这一法则是由(d)在2023年提出的。a.美国零售学者戴维·霍夫 b.日本学者小林启孝c.日本学者渡边敬二 d.美国学者威廉·雷利。

4.一个地区内的商业区或购物区类型大体包括:(d)。a.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b.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c.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d.中心商业区、辅助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

5.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制定商品经营战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企业利润。将商品划分为日用品、日用百货、专用品和流行商品,是根据(d)进行分类的。a.商品的耐久性和有形性 b.商品的用途c.顾客对商品的选择程度 d.顾客的购买习惯。

6.城市a有人口10万人,城市b有人口5万人,城市a与城市b的距离为25公里,那么,城市a与城市b的商圈边界各是多少?(d)a.城市a为15.65公里、城市b为11.36公里b.城市a为14.56公里、城市b为11.63公里c.城市a为10.36公里、城市b为14.65公里d.城市a为14.65公里、城市b为10.36公里。

7.消费者在购买动机驱使下走人商店,从对商品的选择、评价到购买,在心理上大致要经过八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c)。a.感受阶段 b.兴趣阶段 c.评价阶段 d.欲望阶段。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一 填空题。1 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 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2 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 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 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一 填空题。1 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 同时,...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23年

作业1 3章。一 填空题。1 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 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2 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 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 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 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次级商圈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c a 55 70 b 60 70 c 15 25 d 20 25 2 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 特点 a 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a 范围 b 规模 c 目标顾客 d 收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