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改方案

发布 2020-02-02 00:31:28 阅读 9809

司各庄镇初级中学。

课改工作规划与实施方案。

七年级)一、 七年级概况。

学生概况。今年我校共招收七年级学生234名,他们来自辖区六所小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其中既有语、数、外三科超过二百多分的学习优等生,也有成绩不足一百分的学习差生。七年级共设五个教学班。

班容量在48人左右,每个班都分为六个教学组。

教师概况。七年级有教师14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11名,中学二级教师2名。从年龄结构上看,接近五十岁的教师3名,年轻教师2名,大部分为年富力强而且经验丰富的教师。

二、 学情教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中学,对课改情况一无所知,对高效教学模式知之甚少。但是学生积极性高,就像是一张白纸,只要教师画什么,就是什么。而七年级教师大部分是去年八年级的教师,课改已经深入人心,经验丰富。

三、 课改时间规划。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

从全校到年级教师会,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宣传发动,并在全体学生会上讲解高效课堂的过程、规划以及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高效课堂的意义,知道课改工作势在必行。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课改的积极性,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展示。

二)、分组培训阶段(10月)

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班内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男女比例以及平常学习表现把每个班都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7—8人,并选出组织能力强、头脑灵活有领导才能的同学担任组长。分组后,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堂培训,从回答问题到组织学习等等,尤其是要对组长进行单独培训。

三)、样板模式阶段(10月底—11月初)

在整个七年级组,选出2—3名教师作为模式样板,比如宁玉红、吴晨明、刘海霞等。全组教师共同去研究、**他们的课,最后定出七年级的模式。然后全组教师去模仿、临帖。

四)、大幅推广阶段(11月开始)

全组教师根据模式样板,积极推广,并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学生实际相结合,把课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并在每个阶段进行小结,以便于在后面的工作中发挥优势,去除缺憾。

四、 高效课堂教学规程(试用)

一)、课改目的。

规避现存弊端,明晰师生地位,改变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追求过程实效,提高教学效益。

二)、课改原则。

遵循学科性质的原则;突出主体地位的原则;强化课堂训练的原则;执行小组学习的原则;利用现代技术的原则;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注重教学相长的原则;确保教学质量的原则。

三)、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突出主体地位,注重自主学习,强化课堂训练,重在能力生成、倡导自主合作,不断**学习方式,实现高效教学。

四)、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共有“课堂自学、合作**、巩固运用”三个环节。

1. 课堂自学:指在课堂上学生对新课程进行的预习部分。

2. 合作**:指学习小组合作解决《学教案》教学过程中“合作研讨”部分设定的问题。

3. 巩固运用:指学习小组合作解决《学教案》教学过程中“效果评价”部分设定的习题,完成“课后反思”,巩固学习成果,实现高效教学。

五)、基本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体参与体验。

六)、教学媒介。

学科组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学教案》。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自学、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

七)、实施方略。

1.课前自学(约5分钟)

基本要求。学生当堂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实现对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自学题目以提纲为主,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学习小组要达到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梳理。

确定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待组间研讨或教师讲解。

七年级部课改计划

方城县三初中七年级部。七年级段课改计划。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 新课程标准 精神为指导,贯彻方城县第三初级中学课改工作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 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课程改革是基础...

七年级语文课改课总结

郑集镇中心中学七年级语文组课改总结。铜山区郑集镇中心中学常志。从2012年10月份开始,我校便尝试着进行课改,历经四年,进行了 课改体验课 课改达标课 课改赛课 课改优质课 课改研讨课 五轮实践,我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伴随着2016年钟声的到来,我校课改课教研活动又告以阶段,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我...

七年级英语课改心得

七年级英语新课改心得。自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 多方取经 不断反思。近一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心得体会。一新课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拥有终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二新课改明确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