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复习指导方

发布 2020-01-28 18:15:28 阅读 3063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方略。

王志成。前言。

有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三复习离不开脚踏实地的操作训练,好成绩都是实实在在磨练出来的。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习惯出能力”,因此同学们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如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对分数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如果一份试卷字体工整,笔画清晰,书写规范,就成功了一半。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还可学习不同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同学们可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看看报或者课外书籍,这对语文成绩的提高非常有益。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虽然高三同学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在高三上学期,要加强对作文的强化训练,建议同学们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 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 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

复习方法。计划

宏观规划,科学优化方法

高三复习,首先得有一个合理的宏观规划,对复习强化训练进程,在时间上做好全盘安排,对高考考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避免前松后紧,乱了阵脚。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宏观规划,把有限时间变为有效时间,最大限度提高复习效率。

一、晨读晚练,夯实基础。

、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备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建议同学们每天早晨安排20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下面的内容供同学们诵读时参考:

1.诵读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可先读注释再读原文,通过诵读达到“三会”:会背诵,会翻译文章,会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

2、诵读名句名篇,特别是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

通过诵读达到两个目的: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3.诵读字、词(包括熟语)。

一是教材注释的容易读错的字、词,如“蹉跎(cuō tuó)”狡黠(xiá)”一蹴(cù)而就”;

二是教材附录《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

三是复习材料中收录的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诵读达到“两记一通”:记字音,记字形,通词义。

4.时文美文。自选《读者》《散文》《意林》等杂志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5.三年高考满分作文。自选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50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通过诵读积累作文素材,学习考场作文拟题、开头、结尾等技巧。

晚练安排两项内容:一是用5分钟时间练字;二是用30分钟时间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现代文阅读。

可选用下列训练材料:

1.近三年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文段。

2.各地名校高考模拟试题中的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文段。

3.省、市级教研机构设计的高考调研卷。

二、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必须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为依据,掌握技巧,稳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

复习时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同时还要立足课本,要注意积累和辨析两方面。

积累应从多音字、难读字、形近字等几个方面入手;备考也不必纠缠生僻字,辨析有辨音法、辨形法、辨义法等方法。

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该知识点的复习无捷径可言,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考试就容易过关,辨析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最好的办法是将其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查。同时,也要注意区分词语的感**彩。

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测试往往在一些易错点上设题。复习备考也应该在掌握常用标点符号基本用法的同时,关注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错误。例如并列词语之间标点符号的使用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般情况下用顿号。如,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彻了整个海滩。

多项并列的最后一项前边,使用了“和”类的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如,外婆家还有外公、舅舅、大姨和小姨并列词语较长,中间的顿号可用逗号代替。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走过多少村,路过多少门。

并列短语作谓语中心语或补语时,习惯上用逗号表示中间的停顿。如,他们思考着,判断着,探索着,寻找着自己的路。

此外,句末点号、单引号、双引号、冒号与破折号等的使用都应区分清楚。

4、“辨析并修改病句”

主要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语病:

(1)语序不当: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2)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主干成分赘余、修饰成分赘余。

(4)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反客为主、中途易辙等。

(5)表意不明:词义不明、指代不明、语法关系不明等。

6)不合逻辑:自相矛盾、照应不周、强加因果等。

5.语言运用

扩展语句”命题点为“扩充”“丰富”“应用”,命题形式有摹写再现场景、扩展话题、诠释图标漫画等。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积累解题技巧,明确要求,借助修辞与表达方式润色文字。

压缩语段”类试题一般聚焦在筛选信息及概括归纳内容上。我们在训练中,要着重培养从语段中提取论点、归纳概括的能力。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考查具有综合性。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大体解题方向:“选用句式”的命题点为切合语境,“仿用句式”命题点为体察语境,“变换句式”则是不改变句意。

高考对修辞的考查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以主观题为主。高考命题聚焦在“交际”“综合”上,我们在备考中,不仅要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高考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的考查也多以主观题为主。我们在备考中,要以主观题训练为主,培养自己的语言素养。

6.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1)实词——重视积累,巧妙推断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要积累文言实词知识,尤其要注意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我们要根据语境,联系自己熟悉的词义,用已知推出未知。

(2)虚词——突出重点,辨明用法。

文言虚词的备考要突出《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准确理解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句子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高考对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考查,一般融合在翻译题中。“替换法”是翻译的基本手段,即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这是翻译的关键。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要“替换”成现代的双音词。

“替换”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考生在翻译句子时要力避几个误区:误译文言实词、虚词,误用现代词语,误译文言句式,误译原句语气,误译复句关系,误译语言风格等。

(4)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人、事、理三个方面。

(1)他与次要人物有何关系?与他相关的事有几件?他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如何? 人:主要人物是谁?

(2)事:写了几件事,中心事件是什么?主要人物在中心事件中的表现怎样?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对事件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理:作者通过人物、事件叙述说明的事理。

7.古诗歌鉴赏——语言、情感、表达技巧

(1)语言

语言方面要注意古人“炼字”的功夫,要学会结合前人的评价和文本内容分析某个词语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2)情感

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大体有以下类型: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等。

(3)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行文结构。

抒情方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

表现手法:烘托、用典、虚实相生、对比、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联想与想象等。

修辞方法:比喻、象征、夸张、借代、拟人、对比、互文等。

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题目类型一: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某句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模式】(1)写出诗中相应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围绕诗中运用的技巧分析。(3)运用此种技巧的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归纳出上述表现手法在诗歌整体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让自己有一个明晰的整体意识。

题目类型二: “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诗中某句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如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答题模式】(1)找到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进行描述。(3)说明该字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23年高考复习,策略,必读高考复习方法及复习效果表

数学。高考复习方法及复习效果表。第一节复习方法。高考复习是一门学问,复习中究竟该如何把握知识的要点,到底怎样才可以培养学科的综俣能力,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认真学习 考度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但是,采用怎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对政治 历史 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试题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表现注重知识迁移 多层次 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不仅是高考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更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教育教学评价机...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今年的我们所面临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在距离高考仅有5天的时间里我想要求同学们做好几点。1依托教材 回归基础查缺补漏。与旧的高考考试大纲相比,新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没有对历史知识的再认与再现的要求,新考试大纲的第一条要求是 理解试题提供的 材料 许多人由此认为,高考就是考能力,高考备考不必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