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2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

发布 2020-01-22 07:59:28 阅读 5316

针对202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的几点建议。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刘印学。

一、2013高考数学阅卷情况汇报。

2023年高考是重庆市实施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改革后的首次考试选拔性考试。6月11日——18日,我们万州区共有4名老师到重庆西南大学高考阅卷场参加数学阅卷,二中的张春老师、三中的张世凡老师、上海中学的刘印学老师、新田中学的崔建霞老师,我被分到理科19“立体几何”解答题,其他3名老师分到评“三角解答题”,短短的几天阅卷期间,我们在休息时间都相互交流了一些想法,在此受李教研的委托向各位同行分享,以期对新一届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共有19人,组长是一中的朱老师,30岁左右的骨干老师,整个阅卷场的总裁是教科院的指导老师和南开中学的数学教研组长。阅卷进程分为学习标准(半天)、试评(半天)、正平(6天)三个阶段。先通过试评后,根据各位老师所见的答卷内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解答模式,组长组织整理出6个不同解法的评分标准,然后就是进入正评,每天平均每位老师约评2000份试卷,我是属于速度慢的几位老师之一。

整个阅卷系统用的是“深圳市海运网上评卷系统”,设有一评、二评,若同意份试卷的两评分数相差2分及以上后就进入三评,如三评与前两评的分数都相差较远就有组长总评,答卷的得分是有相差不到两分的给分求平均。因此学生答卷得分是相对公平的。

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主要以一个学生熟悉的四棱锥为载体,考查学生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方法,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和二面角的大小,属中档题。参***在阅卷结束时全部上收回去了。我也抄了一些参***,但没有整理。

附:重庆19、如题(19)图,四棱锥中,为的中点,。

1)求的长;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答评分标准除了常规思路:第一问是直接用解特殊直角三角形可得答案,也可用空间两点间距离计算。第二问常规思路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对应点的坐标、向量的坐标---求二面角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通过求二法向量的夹角,得出二角的大小。

但是由于原点及坐标轴的选择不同,空间向量的坐标也不一样,给评卷老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们在组长的统一下主要看思路和结果,有常规思路结果正确都得满分。为了减少三评数,第一问正确得5分三个等级)。二问给8分四个等次)。

对于利用行列式来计算向量夹角的结果正确也给分,还有用传统的几何方法解答正确的也有七个分值)。整个评卷标准对考生是有利的,最后我们这道题在速度上也不是像往常一样最后完成。

在阅卷结束前我也有意到其他组长的电脑上看了其他主观题的得分统计共老师们参考:

提高答卷评分印象的建议:

1、 学生答题首先思路要清晰、表达规范可赢得好的印象,书写规范,哪怕是中间有点小小的运算错误也不会影响得分。

2、 主要用通性通法解答,尽量不用特殊技巧。阅卷老师水平不一样,用特殊方法,多数老师没见过的会影响评分。如我们所评的立体几何题有考生用行列式表示两个向量的外积(大学中讲的“叉积”)来计算平面的法向量结果也正确,但在部分老师眼下就可能得不到分。

还有用纯几何法解答的,组长也给了标准。

3、 教学中应强调表达数学问题的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表达数学问题应有板有眼。

二、关于高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我们这届是重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四个年头,我们也是从高一摸索着走完了一届,现刚刚进入第二轮循环,我想没为老师或多活少都有一些体会,我在这里也就是抛砖引玉,说得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 教学内容安排与分析。

根据上一轮(2010—2013)教学安排,除高二时文科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外,我们多数学校估计在今年高一上期还是要完成数学1和数学4,下期完成数学3和数学5;高二上完成数学2和选修1-1(理科选修2-1),高二下期理科完成选修-3(文科进入复习或讲点数学史-1);理科在高二暑假还要学习选修-5),高三进入全面复习。高一上期的必修1和4主要模块就是函数(集合、函数的一般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总结起来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多数学生高一没上路、是懂非懂,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高三回头复习时觉得满河是滩、哪儿都得从头再来,高考结束后没考好还得从头再来一年。

1、从数学内容表述规范上看,集合一节开始符号多、函数概念性强符号要求高。抽象难学、学生多数不能学好。函数应用又广泛,在高考中占的分值较大。

每节课的内容也多。平面向量又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工具,在高考中是必考点。

2、初、高中内容与方法上脱节的情况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补充。

3、时间紧任务重,本期总共只有20周,多数学校开设军训一周为主要内容的如入学教育,中秋、国庆、元旦放假至少一周,还有得学校搞一些月考及运动会、歌咏会等活动,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时间,真正用于有效学习新课的时间不足16周。

4、高一教师队伍也是相对较弱的,大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刚从高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应当说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知识面也较宽,但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带有教高三的思路和方法。比如,教学起点高、节奏快,有时容易过高地估计学生,造成对高一教学把握不准。

第二部分是从初中被选拔上来的初中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应当说热情高、干劲足,但对高中教材陌生,对高一就更陌生。第三部分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了,这部分教师不用说对高中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比较陌生。我校高一16个班班额55左右。

学生880左右,教师8人,5老(45岁以上)2青(35左右)1新(本科毕业)。

二)提高教学效益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与关键。

新课标到底新在哪?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的话讲:从内容的方面的变化来讲,只用一年即可完成;若从教学方式方面的变化,则需五的年时间;但若从课程文化方面: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方面,民主、平等的对话与协商式的先进文化,这是新课程最本质的要求(变化),这种变化所需的时间大约要用五十年的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多年才能完成。

1.教学理念新。

2.评价体系与结构,内容与目标新。

3.课堂教学观念新。

其次、实施“两主教学”,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但教学的六认真还得按部就班。

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好主次问题。我们讲教学的三原则应当是: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练为主线。

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是教为“引”导,而不是教为“主”导。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我们的大部分教师至今仍没有搞清楚教与学的主次关系,长时间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同起来,形成教学并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一言堂”的这种极不正常的教学方式。

这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仍热衷于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讲代练、不分主次的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长此以往,势必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习惯,一听就懂,再做就不会,造成学生长期能力低下。我们知道,教师只能教给学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学生如何走路,代替学生进考场,这一不争的事实早已为大家所共识。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是否经历过:做某个题时,教师先讲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检查学生:不会的仍然不会,个别会做的仍用当初他自己做的笨法来做。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时间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巩固,没有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记不住。因此,要求老师们一定要牢固地树立“学为主体”的思想,还思维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积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具体要求是,实行五让:能让学生动脑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能让学生动用练习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习观察;能让学生描述的让学生自己描述;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要少讲多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进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要充分贯彻“两主”的课堂教学原则,也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要积极调动学生参入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全员参入、全程参入。

坚决废除“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

第三,努力使学生获得终生的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未来社会对"文盲"概念的界定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缺乏创新意识的人。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教研教改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古人讲: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受用无穷。因此,我们在加强教法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法的研究指导。

开展学法研究,介绍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刚来高中,热情高,干劲足,学习的愿望强烈,况且他们头脑中没有形成条条框框,容易接受新思维、新方法。对他们来说,从高中刚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勤奋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要求老师们要经常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体会与学习方法,安排学习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讲清解题思路,要将解题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不要就题论题,要多讲些如何想的,少讲些如何算的(近几年考试中心命题思路),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这样解”,“解此类题的思路是什么?”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当初是你是如何想到这样解的?

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下手。要注意讲清思路受阻的原因以及打开解题思路的步骤、方法。一方面要注重习题的“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习题的“多题一解”,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类、总结,完善对一类知识的变通,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针对202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

针对201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的几点建议。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刘印学。一 2013高考数学阅卷情况汇报。2013年高考是重庆市实施新课程改革 高考方案改革后的首次考试选拔性考试。6月11日 18日,我们万州区共有4名老师到重庆西南大学高考阅卷场参加数学阅卷,二中的张春老师 三中的张世凡老...

针对202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

针对201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的几点建议。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刘印学。一 2013高考数学阅卷情况汇报。2013年高考是重庆市实施新课程改革 高考方案改革后的首次考试选拔性考试。6月11日 18日,我们万州区共有4名老师到重庆西南大学高考阅卷场参加数学阅卷,二中的张春老师 三中的张世凡老...

针对202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

针对2013年重庆高考数学阅卷情况就高一教学的几点建议。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刘印学。一 2013高考数学阅卷情况汇报。2013年高考是重庆市实施新课程改革 高考方案改革后的首次考试选拔性考试。6月11日 18日,我们万州区共有4名老师到重庆西南大学高考阅卷场参加数学阅卷,二中的张春老师 三中的张世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