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单元

发布 2024-03-28 15:05:05 阅读 1463

第一单元: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法竖式的开始,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 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 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 学生分析:

学生已对乘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求商,上学期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将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教学。

四、 计算的基本理念、方法、措施:

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得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老师应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3、 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得到认可。

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不断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4、 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注意考查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五、 教学准备:

1、 精美的动感课件,让学生能清楚地找出数学信息。

2、 准备实物或学具盒,以便于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使用,理解和体会余数的意义。

六、 实践活动:

用学具进行平均分,理解余数的意义。

七、 课时划分:

5课时测试讲评:3课时。

第一课时:分食品——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科书第2-4页内容。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3、 培养初步的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实物或者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吗?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大家愿意吗?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有14个柿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2、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第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3、 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

二、 自主合作,**学习。

师: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也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关注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法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分法及结果:

1、 一个一个地分,分两次,每人分2个还剩1个。

2、 2个2个地分,分一次,每人分2个还剩1个。

小结: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

师: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表示。

师: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表示:9÷ 4=2(个)……1(个)。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余数”。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老师边板书,边讲解这个算式的含义,并从中自然地引出“余数”这一概念。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其他食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交流。汇报分其他食品的方法:

10碗方便面:10÷4=2(碗)……2(碗)

11瓶矿泉水:11÷ 4=2(瓶)……3(瓶)

12根火腿肠:12÷ 4=3(根)

三、归纳概括,总结发现。

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可能发现:1、有余数的除法很多;2、分东西不能正好分完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师:我们在平均分物体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让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四、活动练习:今天是星期一,再过25天是星期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快速进行口算或笔算,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昨天我们参加了野营活动,在活动中大家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去野营,大家同意吗?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带来的食品中,有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二、 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然后看看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用学具代替巧克力进行分一分,列出相应的算式,比比看谁想得多,算得对。

汇报所列出的算式: 18÷2=9(人)

18÷ 3=6(人)

18÷ 4=4(人)……2(块)

师:根据老师所写的算式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重大发现?

师:1、被除数一样。

2、除数一个比一个多。

3、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比它大行吗?

生:余数如果比除数大,那还可以继续分。

余数如果比除数大,那说明找得的商不是最大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还可以借助学具分分看,让学生理解余数是分到不够分的情况下剩下的那一部分。

三、 巩固练习,拓宽提高。

出示第5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到的信息可能是:

1、 两位小朋友用纸盒子和易拉罐在搭小汽车。

2、 一辆小汽车用一个纸盒和两个易拉罐搭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四、今天的野营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搭帐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0页。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2、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写法。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组织野营活动,现在同学们都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让我们一起来搭帐篷。

出示情景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画面,回答提问,对整幅图有初步的感知,并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

1) 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人。

3) 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人。

4) 17人,每顶帐篷住3人。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每人分4条鱼,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 平均每人分多少个野果?

3) 平均每人分多少个蘑菇?

4)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二、 小组合作,**学习。

1、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先尝试自己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前面学习过用列竖式的方式计算结果,同学们尝试一下用竖式计算一下有余数的除法。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竖式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与以往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竖式的最后不再是0,而是出现了余数)

2、师:请大家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解答。

通过自己列竖式,你有什么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3、 师:同学们顺利的解决了刚才的题目,“需要搭多少顶帐篷?”可以解决吗?

学生独立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大部分学生:17÷3=5(顶)……2(人)

师:搭5顶帐篷够吗?为什么?

学生这时会发现还余有2人,5顶帐篷不够用。

如有的学生说还得再搭2顶,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不是剩下几个人就搭几顶帐篷,因为每顶帐篷可以供3人使用,2人用一个帐篷就可以。这样一共得需要6顶帐篷才能够用。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搭多少顶帐篷。

三、 巩固练习。

第1题:练习时,让学生明确是最大能填几?并且还要注意乘得的积不能大于右边的数。

充分掌握试商的方法。

第2题:列竖式解答有余数的除法。

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数位对齐。

二年级第一单元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二 班姓名成绩。家长签名家长评价。一 填空。13分 1 长度单位有 和。2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cm 表示 m 表示 3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 作单位。米 厘米600厘米 米。厘米 8厘米 厘米 54米 9米 米。米...

二年级第一单元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班级组名姓名书写等级批阅等级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为后面学习的认识打好基础。2再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第一学时。第一步 独学。1.有多少个 横着看,是 个 相加。竖着看,是 个 相加。写成乘法算式。2.把...

二年级第一单元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二 班姓名成绩。家长签名家长评价。一 填空。13分 1 长度单位有 和。2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cm 表示 m 表示 3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 作单位。米 厘米600厘米 米。厘米 8厘米 厘米 54米 9米 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