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说》读后感

发布 2024-03-26 01:55:13 阅读 4993

《晓说》读后感。

读《晓说》之前,我对高晓松的印象还停留在校园民谣上,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若不是《晓说》我都不晓得高晓松如今已是胖松,是着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有各种背景和传奇经历。有点孤陋寡闻了。年前就看完书,一口气读完觉得很有意思。

其人学识渊博,横跨中西,各种故事信手拈来,难得是他的分享,拿得稳hold住,看后总会有些收获。年中回家在电视上也看了半集,为什么是半集?当时见胖松坐在古色古香地演播室里,手持一把大扇,慢悠悠地摇,慢孜孜地聊,聊的是什么,是美国黑人**,正当喜气的过年期间,不耐这么慢悠悠地调侃,于是转了台。

要我说,也可能是第一时间看的是书,而不是脱口秀的电视,所以现在还是觉得看书比电视过瘾。

看到《晓说》的最后一期,高晓松用自己的视角解释了一下科学与艺术,说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两条平行线,而地球就在这两条线的中间,就像是奔跑在铁轨上的火车。但是,科学和艺术的速度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科学进步的很慢,几千年才进步一点点,这个时候人类用艺术来解释世界,所以,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大师,大师带领我们的精神进步,给我们塑造了信仰。

但是,当科学追上艺术,进入爆发期以后,也就是工业时代知道现在的信息时代,一直是科学在解释这个世界,打破了很多一切艺术的解释,比如,月亮不是嫦娥,而是反射太阳的光线等。所以,也就是说科学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艺术则是在引领我们的精神。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师越来越少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以后当我们又需要艺术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师又会出现。

看到这,我想起来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未来会发生右脑革命,因为当计算机进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的系统系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就会被电脑所代替,那个时候人们可能更多地要进行艺术型的创造,而在这方面电脑是没法跟人类相比的。结合这两点,我想右脑革命一定会发生,那个时候也就是科学追赶艺术的时代,人类开始用艺术解释世界,解释那个时代的人类。而作为个人来说,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所以可能更加侧重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但是也不可忽略了艺术性思维的培养,**、舞蹈等都是培养自己艺术气息的有效方式。

其实,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需要你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的。

不管怎么说,晓松的《晓说》有点冷幽默又有些文艺范,即使本人满脸胡须,算不得风流倜傥,但口中有锦绣,一吐就是让人思让人笑的语录,也不简单。

晓说》读后感(二)

看了《晓说》之后,不经思考,**世界奥妙是自人类自从不再需要每天出去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捕食的时候就开始的,然而毕竟石器时代的人们对于很多自然现象是无法解释的,由于生产力的制约,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和思考,但同时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感,所以人们把无法解释的事物变化归咎于神的存在,渐渐的宗教产生了,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从原始宗教的产生来看,在管理人的集体活动的组织,如国家机器,还没有产生,科学和教育还十分不发达的时代,宗教是限制人的自然属性,保证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原始宗教祭拜的是他们身边的东西,如猎人祭拜的是各种动物、山神;渔民祭拜的是河神、水神;采集人祭拜的可能是各种植物,树神、花神。这些祭拜对象既不是抽象的心灵之神,也不是唯一的主宰天地的神,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之物。

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习惯用这样的方式解释着世界,但是这样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弊端,渐渐的宗教不再仅仅是人类用于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用于理解世界的工具,而变成了统治者剥削和统治世界的工具,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受到东方文化影响,还保留古罗马帝国精神的人才逃往意大利,带回许多新鲜思想和艺术,在罗马开办教授希腊语的学校,促使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欧,间接导致产生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复兴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为口号,目的在于摧毁以。

神。为中心的封建的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想新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就是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自此之后科学的发展开始慢慢超越精神和思想的法阵。

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

近代的科学就产生于文艺复兴之后,科学得到发展我认为并不是一种偶然,它源自人类内心深处对真理的求知欲,在宗教统治的社会科学必将受到抑制,特别这一时期所涌现各种科学上的伟人,启蒙了人类对科学的认知,数学、天文学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力学的完善,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生产力是此时是领先于科学的发展的,自然科学当时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这样的思想一直不断完善发展,延续到今天。

科学”和“人文”同解释下的世界。

我认为,世界是在科学和和精神的两个层面上互相平行和互相促进的解释着世界的一切,历史许多着名的科学家同时也哲学家,如着名思想家、天文学家康德的星云假说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但是科学和人文他们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在科技发展之后的`二战,人类不经思考,我们带给我们幸福的科学,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轻易的杀死那么多的人,所以在二战结束后,涌现了大量的引领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师们,如罗大佑、麦克杰逊等等的大师带给人们信仰和理想。但真正思想上想文艺复兴时期唤醒人们思想的伟人仍然没有出现,因为科技的发展仍旧超越人文思想的发展,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越来越缺少信仰和信念,人们越来越多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物质的层面,对于思想、人文精神的追求在年轻人中逐渐减少,更多的年轻人考虑的是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买更大的房,却缺乏真正的理想和信仰,这也是90后和后产生差异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我相信,不久之后的世界,人类人文精神的发展将会加速,渐渐超越科学的发展,现在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理论“量子论”和“相对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使得人类科学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弦理论的提出似乎让人们看到了统一他们的曙光,然而弦理论的瓶颈不仅仅在于无法通过实验证明还在于完善弦理论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哲学领域的瓶颈,所以这又一次回到人文精神的领域,人类在等待新的思想产生新的理论来统一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理论,同样人类也在等待,又一次精神和思想的转变,引领人类像更高的高度进步和发展。

晓说》读后感(三)

晓说》片头的这段话不知听过多少遍,不知不觉已经追完了两季。的确,我们的世界仍旧很大,每个终点成了起点。不是每个人都有高晓松的自信、自傲、自省和自嘲的本事。

但是每次听他侃过大千世界之后,内心里便多了一些豁达、感恩和勇敢。只有走过青春的人,才会感激年长。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财富。

恨衰老的人,从来就没弄懂过青春。在高晓松身上,我们读到了人生曲线,那么漂亮的弧线,中年返璞归真便是少年。44岁的高晓松,内心里一直很少年。

然而,我们很多人却是人未老心先衰。如果你惧怕世界,就来一起《晓说》吧,你会觉得世界其实也没那么可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使内心更加强大。

年轻时,他说青春如丧;中年时,他说仍是此间少年;待到年老,我猜他会说童心未眠吧。

晓说》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他没有说教,而是告诉你学会思考。比如他讲美国枪泛滥,美国人却仍然保持着高持枪率,制造各种血腥案件。但是,文中最后一句发人深思:

不好也是人民的选择,不能由**单方面决定。当有朝一日,我们手里有了选择权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进行好的选择?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讲述的北京奥运火炬在美国传递时,中国第一代移民,那些两鬓斑白的人是如何手持红旗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保护火炬。

我想象着当时的场景,眼睛瞬间湿润了。这是多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祖国,这个词是所有国民的乡愁集散地。

千万不要动辄就指责他人不爱国。所有的抱怨、指责甚至漫骂,都是爱国者的爱恨相交之举。最可怕的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才是真的不爱这个国。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世界这么大,我们的幸福都是小小的。高晓松说最幸福的时刻是他的车子停在路口等红灯,加州的阳光洒在身旁女儿的脸上,女儿睡得很安静。他希望时间永远停在这一刻。

可世界是迷乱的,是动荡的,是纷争的,是不安份的,而我们必须从个人的世界出走去观察,去理解,去体会,去拥抱外面的世界,不论它的善恶。持有这样心态的我们,才会笑着对世界说:不论多老,我心仍是此间少年。

马说读后感的 马说读后感

马说读后感的范文 马说读后感。导语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全文却饱含了韩愈的感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马说读后感 一 人才是需要慧眼来识别的,否则人才若没被识出,就是一个普通人。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真是这样吗?千里马也只有伯乐才能认出,否则吃不饱,住不好,如何日行千里呢?只不过...

说园读后感读后感作文

说园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篇一 说园读后感。早好多年就想读读陈从周先生的 说园 前些年也并不因忙而是在很多无谓中失去了很多看书的空闲,这两年在园林工作,本着临时抱佛脚的念头就读了 说园 说园 是本零碎的书,不是能一气呵成的那种,没有一个故事的主线串联着,东一麟,西一爪的让人不暇顾及。这本书不好读,我自...

说勤奋读后感

说勤奋读后感范文。说勤奋读后感范文。说勤奋读后感范文1 讲述的是司马光和同第周的勤奋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天资聪明,每当老师讲完课,他就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的高声朗读,长大后他就更加勤奋,为了读书,写作不打嗑睡,他就用一根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 警枕 经过了19年的时间,他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 资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