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

发布 2024-03-25 19:45:11 阅读 7082

《娱乐至死》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前言振聋发聩,很牛逼。但我感觉正文的论证有局限性,不够有历史发展观,所以论证力度不足,也没有针对娱乐至死的趋势给出真正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作者简单的把严肃的理性认为是好的,发散的感性认为的不好的,而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机器也不是动物,是因为人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生物。

媒介即信息,波兹曼解释为媒介即隐喻,我的理解是表达内容信息的方式可以重新建构内容信息,对信息被接受理解也有影响。这和近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以及李维史陀的结构主义观点相通。波兹曼重点比较了印刷时代和电视时代,着眼主要媒介的改变对社会及人群的影响,我则一边读一边畅想假如波兹曼今天再来写娱乐至死,他会如何看待今天的自**时代。

谈谈我的理解和想法吧。

印刷时代书面文字对于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接受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哪怕是传递感性的感受和思想,也需要人从抽象的文字中理解感受信息,同时鼓励人的表达方式从口语化转为书面化,这些都在推动人用脑子。

电视时代内容信息是借由听觉视觉展现的,比文字更加具象直观,所以对接受者的门槛降低了,接受者的思维锻炼也就少了。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可能阅读有困难,但是看电视没有问题。同时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要远远多过知识性和思想性,门槛降低和娱乐性使电视媒介迅速超过书本报纸媒介占用了人的时间。

电视时代很符合1995年布尔热津斯基提出的**乐(tittytainment)策略,即在一个20%精英和80%的普通民众的社会里,通过提供给普通民众足够的娱乐内容以使民众安于现状减少社会矛盾(类似1奶嘴之于婴儿)。我不知道**乐理论是不是受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启发,但至少这就是波兹曼在本书中所大声警告的。

本书中波兹曼把印刷时代被电视时代取代看作是理性被感性取代,这个有些过于简化和悲观。

那么自**时代又如何呢?

不论是印刷时代的文字被人看见,还是电视时代形象声音被人看见听见,普通人的主要角色是读者或者听众,是内容信息的消费者/接收方,信息通过文字或者电**道的传播链是星形结构。自**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内容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所以信息**,传播链去中心化,成为分布式结构。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技术都有一个自己适合的应用场景,随之对文化思想的传播甚至内核产生多纬度的影响。这就是媒介即隐喻的体现。技术也注定是不断发展,后浪推前浪的,随之产生的新变化既会产生积极的变化也会有消极的。

作者十分担忧电视时代取代了印刷时代,一切都泛娱乐化,导致人丧失理性和独立思辨能力。作者所担忧的只是历史变化一个微小的片段,历史的演进如同江河奔涌一去不回,在他的大声疾呼下,印刷时代没有收复失地,但是新到来的互联网却轻而易举的击败了电视,如今的自**时代更造就了一场娱乐的盛宴,但是与此同时印刷品没有消亡,依然保有自己一个独特的位置。

赫胥黎担心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的庸俗文化。如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这样的担心在**乐战略被广泛施行了以后变得日益临近,但是象九斤老太一样抱怨一代2不如一代是没有意义的。

解决的方案在于每个人自己,不管媒介从口口相传到文字记录,再到广播电视,互联网,自**的更迭,能够让自己不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只有自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正如尼尔 波兹曼在一再重申的那样,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隐喻 媒介决定了我们的认识论。印刷术的发明让书面文字成为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于此同时,人们的思考习惯和逻辑方式也被书面文字所改造 在这之前大多数平民仍生活在以口头表达为主的社会 具有了书面文字的线性思维逻辑和连贯性...

《娱乐至死》读后感

作者简介。尼尔 波兹曼 1931 20xx 世界著名的 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 生态学专业。直到20xx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xx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 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推荐理由。老实说,...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 读后感。作者简介。尼尔波兹曼 1931 2021 世界著名的 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 生态学专业。直到2021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21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 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