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发布 2024-03-25 16:10:12 阅读 4545

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小感抱着好奇的心态和完成任务的心情,我便在网上查了查这篇文章的资料,并将它**了下来,准备好好看一看。这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恩格斯写于1886年,为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写的一篇文章。它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一开始是序言,《序言》主要阐述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原因。1.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以来的心愿,亦即历史原因。

其次这篇文章分为四个章节,而且这四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可以分别概括为:一,总论,黑格尔哲学的发展与内部阵营的**到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二,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讨论,即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思维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以及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和对于唯心主义者谬论的反驳;三,理性分析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即他的唯心史观;四,分析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领域唯物主义的总结,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论述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最后回归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然后,我开始进入正题,来详细的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第一章主要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分析,揭示其历史背景、阶级实质和“合理内核”,指出它的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以及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和过程。(一)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黑格尔哲学产生时,德国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屈服妥协,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

在上述背景下所产生的黑格尔哲学,其阶级实质是上升到普鲁士国家哲学地位的资产阶级哲学,它是革命性和保守性兼而有之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恩格斯通过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的共同点的比较,说明了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思想**。(二)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它的唯心主义性质体现在黑格尔所讲的发展的主体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某种神秘的“绝对精神”。在他那里,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基础。

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他的哲学观点来看(“哲学的认识是这样”),人类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发展是无限的。但是,他的体系却硬要给人类的认识一个终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

二是从黑格尔的社会政治观点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过程,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所谓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不存在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却硬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终点,硬要给人们一个所谓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这个完美的国家就是他所谓的以等级制君主政体为内容的普鲁士王国。在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中,体系占主导地位。

恩格斯说:“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黑格尔哲学的保守的体系窒息了他的革命的辩证方法,所以使他不能从自己的革命方法中得出革命的结论来。

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阶级根源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这一点决定了他的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必然要产生出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恩格斯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把它称之为“一次胜利进军”。

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原因是: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资产阶级内部在政治上日益明显地分化为激进派和保守派,这是黑格尔哲学解体的社会基础。从黑格尔哲学本身的特点来看,由于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这样就“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场所”,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的主要表现是:首先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即保守派和激进派,亦即两个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学术活动团体。前者注重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后者注重黑格尔哲学的方法。

其次,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分歧,促使了黑格尔哲学的迅速分解。在恩格斯看来,在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由于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必要性,把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推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第二,三章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评述。

第二章恩格斯主要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阐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三章是第二章的继续,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分析批判。(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

”即远古时代人们的灵魂和灵魂不死的观念。远古时代人们所思考的灵魂对肉体的关系,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古老的表现形式。哲学基本问题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曾经起过巨大的作用。

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出现之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被明确地提了出来,“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恩格斯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就是说,从哲学史上看,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并且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是,只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

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二)恩格斯对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的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就在于,他不是把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而是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承认“理想的力量”作为标准,因而荒唐地把费尔巴哈说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针对施达克的错误,恩格斯指出:第一,施达克把对理想目的的追求叫做唯心主义是不符合哲学史的事实的。

第二,施达克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违反常识的。第三,施达克把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三)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批判了旧宗教,但是他批判旧宗教并不是为了消灭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即批判有神的、以上帝为崇拜对象的旧宗教,建立无神的、以“爱”为崇拜对象的新宗教。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把宗教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而把宗教说成是一种与人类共存亡的永恒现象,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按其本质来说,是无神论,是和宗教根本对立的。

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在宗教哲学里,还有男女不同,性别之分,而在伦理学里,连这最后一点差别都消失了。这样,他的伦理学,他的道德观,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就是抽象的、贫乏的和肤浅的,必然陷入历史唯心论。

(四)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史观的产生。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主要是他在理论上忽视实践,在行动上脱离实践,所以,他就“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因而陷入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也就是说超出费尔巴哈和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他们于1845年合著的《神圣家族》开始的。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进行了具体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一伙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论述了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著名原理,阐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初步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第四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主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及其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恩格斯指出,与唯心主义的虚构和想象相反,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理解世界,从事实的内在联系把握事实,除此之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其它的意义。这也就是说,它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第二,它“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

”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观点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社会生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彻底性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旧哲学用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客观的联系,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个别理想人物思想的实现,根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恩格斯指出:“在这里也应该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

”这个任务,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比较,阐明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界中,如果撇开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的话,那么可以看出,都是一些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由这些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反,人类社会却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又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完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2)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恩格斯通过对采用机器大工业以后的英国和法国的具体分析,得出了一个经典性的结论,即“这三大阶级(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引者注)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与此相联系,恩格斯进一步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系统论述了经济基础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哲学和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对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决定作用。恩格斯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被压迫阶级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变成政治的斗争,变成首先是反对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斗争,必然地要具有政治的形式。

恩格斯又指出,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因为对立双方争夺政治统治权的斗争,是整个阶级的行动,是敌对阶级之间利害冲突的表现,而不是离开阶级关系的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归根到底,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是围绕着经济的解放进行的,是由对立的双方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恩格斯得出结论说:

“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的性质。

科学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根本的标志。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虽然我不太喜欢看这种文章,但是看了之后还是觉得是受益匪浅。

唯物或唯心,均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的努力。对过去的先哲和将来的思考者,无论是“错”或“对”,“有益”或“徒劳”,“浅”或“深”都应致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们的思想,学习前人的智慧,会让我们在今天做的更好。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知识的深厚积,可能我上面的论述会比较零乱,或是自相矛盾,王老师能够谅解,也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所提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第二,三章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评述。第二章恩格斯主要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阐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三章是第二章的继续,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分析批判。一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提纲 仅供参考,如有意外,概不负责 全书共计4章 第一章论述黑格尔的哲学,阐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及其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第二章阐明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同时指出它的缺陷,也分析了18世纪发过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 写作背景。一 为了实现历史的宿愿 全面系统地廓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二 为了适应思想战线上斗争的需要。三 借书评机会完成上述任务。二 主要内容 第一章。一 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1 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2 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第。一 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