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恩格斯晚年所写的一部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之一,本书写于2024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上,2024年恩格斯作了进一步修改,出版了单行本。在单行本中,加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恩格斯叙述了本书写作和发表的历史背景。下面就讲一下这篇序言。
这篇序言共5段,主要说明两个问题。
1、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1——4段)
a、历史原因。
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来的心愿。(1——2)
我们知道,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又与德国古典哲学根本对立的崭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形式,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立。但这本书由于当局和出版商的阻挠,没有付印,在这以后的四十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曾作了一些说明。但恩格斯认为“无论哪个方面都说的都不够全面系统”。
同时恩格斯也提到,“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恩格斯的这本书就是为了实现40年来未顾上实现的愿望。。
b、 现实原因。
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当时现实斗争的需要(3——4)。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感到完成这一工作已经十分必要了,这时,欧洲工人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语言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代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迫使它的敌人变换了手段,这时,“德国古典哲学在国外,特别是在英国和斯堪的那维亚各国,好像有点要复活的样子。”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各种残羹剩汁,改头换面地重新搬出来,用以对抗马克思主义,他们抹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区别。
这样,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有必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又与黑格尔哲学有着原则性的区别的崭新的哲学,并且历史地说明了费尔巴哈在这个过程中的影响。恩格斯并乘此机会尽可能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 直接原因。
新时代》杂志编辑部邀请恩格斯写一篇文章,评价丹麦哲学家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恩格斯欣然同意,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经典著作。
2、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2024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2024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在他的1845——2024年的笔记本中,原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2024年恩格斯把《提纲》作为《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
提纲》是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著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它是“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为什么说《提纲》是“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首先,《提纲》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纳入认识论的范畴,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例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观点等。《提纲》表明马克思要用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人和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人性论。《提纲》也论述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对立的阶级基础,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其次,《提纲》中的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写的一些著作中,得到了充分地说明。
恩格斯把《提纲》作为《终结》的附录,也包含着对亲密战友马克思的怀念,以及对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创始人地位的确认,恩格斯始终认为马克思是天才,而他自己最多只是旗手,他把自己与马克思共同奋斗40年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
二、关于书名。
恩格斯为什么将此书题名为《终结》?
本书之所以在书名中有费尔巴哈的名字,显然不仅是因为费尔巴哈是书中的主角之一,而且因为本书是书评,与被评述的对象直接相关。
德国古典哲学是18——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之所以称为古典哲学,是因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们认为欧洲一千多年的中世纪是历史的中断,是一片黑暗。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代希腊罗马的光荣。德国古典哲学同样也是要复兴古代希腊罗马伟大的哲学传统。
至于“终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从本书的针对性去理解。恩格斯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请求写作此书的,写本书的直接目的是评述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博士2024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施达克显然并不能正确地评价费尔巴哈,所以恩格斯以“终结”命名是有针对性的。
第。二、从德国古典哲学内部两条路线斗争去理解,恩格斯把本书题名为《终结》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内部两条路线斗争,即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路线发展的终结,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路线的胜利,结束了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发展。恩格斯对此曾有说明:
“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终结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形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他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个体系的迷宫而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划时代的革命变革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真正革命,也意味着德国古典哲学历史作用的终结。
恩格斯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经验、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同时也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特别是创立了唯物史观,完成了哲学中的革命。这也意味着以往一切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历史作用的终结。
三、关于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说:《终结》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大成。恩格斯自己也说过:
在《终结》中,“迄今为止,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为详尽的说明。”列宁说:“《终结》与《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一起,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正文。
一。本书正文分4章,第一章的中心思想是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论述德国古典哲学在2024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历史作用;揭示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德国古典哲学两条路线斗争中取得的重大胜利。恩格斯在本章中还论述了哲学革命与政治变革的关系;论述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全章共18自然段,可归纳为四个问题: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1——2)
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任何哲学的分析和批判,都不能脱离产生这个哲学的历史背景。恩格斯指出,施达克写《费尔巴哈》一书,把人们带回到了德国2024年革命的回忆中去,从那个时期到2024年只有40年的时间,但是在2024年革命以后,德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致这一代人对上一代的情况感到十分陌生了。德国在2024年革命以前,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是欧洲比较落后的国家。
封建君主**和国家**状况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康德(1724——1804)到黑格尔(1770——1831)的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1804——1872)的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2024年德国在资产阶级开展了反对封建**的革命,广大工农群众和城市贫民也起来造反,自由资产阶级几乎在各个邦国都参加了政权,革命形势一度高涨。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这次革命在第二年被镇压下去了。革命没有达到目的,它遗留下来的革命任务,即民族统一和消除封建**,都是在革命以后的几十年内,通过改良和妥协的办法慢慢解决的。所以恩格斯说:
“那以后我国所发生的一切,仅仅是2024年的继续,仅仅是革命遗嘱的执行罢了。”德国古典哲学就是这种现实情况的反映,是既想革命又想妥协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它的妥协性往往压倒它的革命性,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妥协的哲学,不仅黑格尔的哲学是如此,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也是如此,都没有摆脱同现状妥协调和的懦弱态度。
2、德国哲学革命和法国哲学革命的异同(2)
首先,恩格斯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同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一样,都是政治革命的前导。提出了哲学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导的著名观点。所谓哲学革命,就是新兴的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对腐朽的反动阶级的世界观,夺取意识形态统治权。
所谓政治革命,就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用新的政治制度代替旧的政治制度。哲学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导,就是说为了唤醒群众,首先要有哲学的觉醒。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革命,是202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导,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革命也是2024年革命的理论准备,在这一点上,两者的阶级实质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黑格尔以极大的热情欢呼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黎明,一切有思想的存在,都分享到了这个新纪元的欢欣。”
其次,恩格斯指出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是大不相同:一方面,法国哲学革命旗帜鲜明,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法国人同一切官方哲学、同教会,常常也同国家进行公开的斗争。而德国哲学革命却是藏头缩尾,掩掩盖盖的,它的革命内容隐藏在迂腐晦涩的言词后面和笨拙枯燥的语句里面。
另一方面,也使得两国哲学革命中,哲学家和哲学著作的遭遇完全不同,法国哲学家的著作在国内不能出版,他们时刻还得准备坐牢。而德国哲学家则被国家聘为教授,青年导师,黑格尔的著作甚至成为公认的官方哲学。
为什么这两个哲学革命看起来如此不同?这是由两国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无产阶级还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没有对资产阶级形成直接的威胁。
法国政治革命的彻底性要求哲学革命采取激烈的公开对抗的形式。而德国资产阶级处在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落后国度里,它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十分软弱,又由于德国资产阶级出生太晚,当他起来反对封建制度的时候,无产阶级已在英、法等国以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姿态出现了。因此德国资产阶级既要求改变德国的现状,又不敢同群众一起起来革命。
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使得哲学革命带有严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提纲 仅供参考,如有意外,概不负责 全书共计4章 第一章论述黑格尔的哲学,阐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及其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第二章阐明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同时指出它的缺陷,也分析了18世纪发过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 写作背景。一 为了实现历史的宿愿 全面系统地廓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二 为了适应思想战线上斗争的需要。三 借书评机会完成上述任务。二 主要内容 第一章。一 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1 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2 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第。一 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读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有感。摘要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著作,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主要内容以及独创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一个较为成熟和全面的总结,帮助工人阶级及政党准确掌握科学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