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发布 2024-03-14 08:15:10 阅读 3019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ɡ)憔悴(qiáo)威慑(shé)咄咄逼人(duō).b.凯歌(kǎi)清冽(liè)静谧(mì)拈轻怕重(niān)..c.霎时(chà)愕然(è)喧嚣(xiāo)参差不齐(cēn)..d.嗔怪(zhēn)蜷曲(ju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ɡ).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宛转嘹亮抖擞人迹罕致b.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d.澄青憔悴分歧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a.比喻拟人反复对偶b.比喻拟人互文对偶c.拟人比喻互文对偶d.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a.①②

b.①④c.③②

d.③②7、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意其中两句)①沾衣欲湿杏花雨志南和尚《绝句》)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默写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__2)须其夜艾艾:__3)阴布大网阴:__4)叹其以诈相笼笼: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

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有饭吃?

没有瓦匠、木匠,**有房子住?没有工、商,**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

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

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

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

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

“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2、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

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

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⑩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4.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一bcdcbc

吹面不寒杨柳风杨花落尽子规啼归雁洛阳边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

1.(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2.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

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2.(1)举例论证。

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3.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书法家。

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答案】

1.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炊烟怎么能不浊湿呢。

3.通过诗句中炊烟的美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之情,引用诗句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雨余渔舍炊烟湿”引出作者的疑问,为下文揭示自己思念故乡、思念母亲埋下了伏笔。4.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

“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4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楷书准确 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3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 5题。12分 据统计,沙漠 荒原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尽管大漠 荒原 但它充满了神秘和魅力。古往今来,很多人投身于这些 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材料一那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8 2019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 试卷分析。1 试卷题型。全卷共三个大题,一 积累与运用。二 现代文阅读。三 古诗文阅读。三 作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命题覆盖范围。本试卷覆盖了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课有所倾斜。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一部分。1 5题 21分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夜阑卧听风吹雨。2我言秋日胜春朝便引诗情到碧霄。3 次北固山下 中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的语句是。2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 一个人做事情应该专心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