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3月20日—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举办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培训班。根据会议时间安排,我局及规划设计院一行四人准时报到,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海绵城市建设导引、海绵城市规划及**案例、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海绵城市与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雨水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工程实践案讲解等课程。22日下午组织学员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鸟巢、水立方等低影响开发的相关项目。经过此次学习,我们一行四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设方式、治理观念、投融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拓展了今后我市海绵城市等相关建设的思路。
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1、什么叫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一块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以有效地防止出现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既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一直以来都有的理念。现在所说的“海绵城市”,原来也被称之为“低影响开发”——在自然地上的房屋建筑,修房之前雨水径流量不发生太大变化。
通过渗透、过滤、储存、蒸发和滞留等设施,让水文条件尽量不受到开发的影响,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应用,是一种新的雨水管理思想与技术体系。
2、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
近年来,**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20xx年,“到**看海”成了流行词;20xx年,北京“7·21”大雨让77位市民失去生命……
城市发生内涝,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于城市建设,但从根源上说,是建设和建筑改变了地表径流量,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当地面径流量得到有效控制时,对地下管网的要求相应变低。尤其是对于改造难度较大的老旧城区而言,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
传统的市政“雨水排的越多,越快,越顺畅”的模式,忽略了雨水的循环利用。实际上,可以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典型“海绵城市”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
3、如何建好“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这需要保护好河塘沟渠湿地等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好自然水系的水文功能,合理建设一些公园、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并增加城市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等可透水地面。
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最关键的在于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一般来说,区域内的大规模水源,主要用于重要生物栖息地、珍稀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遗产及景观资源分布区、水资源保护区等,其中可以对地表径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水系,原则上都可以被纳入水资源生态板块,加以识别和保护。建设人工湿地,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就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建成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因此,“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推进,建筑雨水的利用与中水回用显得尤为重要。建筑雨水利用的途径,包括普及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建筑中水的回用。
统计显示,如果能将雨水、洗衣洗澡水和生活杂用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灰水”经简单处理后用来冲厕所,至少能节水30%。
当然,“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能推动的是一部分,公众参与的部分远比想象中更多。如果每家每户都收集雨水,用来浇花、冲洗,节水的数量将超乎想象。
目前,在大城市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的雏形已经随处可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新建的人工湿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的种植,地面停车场铺设的多孔砖,人行道上的透水铺装,都在满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具备了内涝防治的“海绵”功能。若每棵树的树坑低于路面0.3米,那么下雨时,每个树坑可蓄雨水0.
432立方米。不光存蓄雨水,树木还可以迟滞雨水的快速流动。树根的吸水性能还可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从而避免地面沉降。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可从以下几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1、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
我市规划建设属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2、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要保护好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海绵体”。##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海绵体”,要综合运用生物、生态手段进行修复,维持城市健康自然的水文特征。我市近年来建设的霸王河生态系统及新区建设的各类公园有效的缓解了我市空气干燥、降雨量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可明显感觉我市环境气候及降水量近年来有明显改善。
作为规划主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应最大限度的合理规划增加城市绿地,如生态公园、道路绿化带等。
3、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适当创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
在城市建设中优先采用具有渗透、调蓄、净化等“海绵”功能的雨水源头控制和综合利用设施,提高“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比例。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同时,根据城市排水防涝的实际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扩充水域,以促进雨水的调蓄、渗透和净化。我局在今后工作中,应尽量要求新建建筑符合绿色建筑要求,节能减排,同时严格控制绿地率,在源头上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量,减轻雨水管网负担,有效防止城市内涝。
4、建设低影响开发试点工程。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进行一下试点工程:
1)在新区选取一段道路,道路的两侧及人行道铺设透水材料,当城市降雨时,通过道路的坡度设计,雨水可直接通过透水材料下渗,进入地下雨水管网系统。用透水材料代替雨水篦子,可加快雨水下渗速度,尽可能的缩短雨水地表径流时间。
2)可以选取一处代表性建筑,如新区体育馆等,在选取建筑周边铺设透水材料,降雨时,加快下渗速度,尽可能的减少雨水在地面存留时间。
3)可选取一处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成下沉式绿地。公园绿地下,建成储水净化系统,降水多时,可收集雨水,降水少时,可利用收集的雨水灌溉植物等。
对于我市来说,我市属严重缺**市,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对于我市来说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各部门相互配合分部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一定会建成“海绵城市”,变成一个更加适合人类居住,气候宜人的生态化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心得体会
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已经从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初春走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雨季。近些年,城市内涝问题严重,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采用的是降水快排模式,但是如果遇到比较强的降水,快排系统就无法吸纳大量雨水,造成城市内涝和财产损失。过多诸如此类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
海绵城市建设心得体会
实用文档精编整理系列。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已经从 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初春走进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的雨季。近些年,城市内涝问题严重,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采用的是降水快排模式,但是如果遇到比较强的降水,快排系统就无法吸纳大量雨水,造成城市内涝和财产损失。过多诸如此类事件发生,...
海绵城市建设心得体会
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已经从 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初春走进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的雨季。近些年,城市内涝问题严重,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采用的是降水快排模式,但是如果遇到比较强的降水,快排系统就无法吸纳大量雨水,造成城市内涝和财产损失。过多诸如此类事件发生,不仅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