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发布 2024-02-01 08:45:06 阅读 757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 )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把下列实验器材与它在实验中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镊子盛放剩余洋葱。

培养皿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染色。载玻片吸取少量的液体。

碘酒夹取实验材料。

2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4、(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5、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

3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2、把显微镜各个部分的名称填在方框里。 在方框里填写出各微生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15 显微镜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微观世界 的重要观察工具。16 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 微生物 17 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科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复习提纲

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环境和我们 1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 垃圾 丢弃的垃圾会 危害环境 垃圾分类方法 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 金属 纸 玻璃等 按原来的用途分可分为食物 包装 用品 衣物 电器等 按危害状况分可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2 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 填埋 焚烧 和 堆肥 等,但...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一 常见的建筑。人类最早的居住的房屋是洞穴 草棚和树巢。人们最早建造的房屋是用兽皮做成的可移动的帐篷。后来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砖 瓦 石灰等各种建筑材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民居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世纪 年代研制出了水泥,以后又出现了钢材 玻璃 塑料 混凝土等许多建筑材料,加上新型建筑技术的,建造出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