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学科教学建议》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16 19:55:09 阅读 2537

巧妙引入快乐导学。

数学组王尧兴。

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它就像一条射线,无法测出它的长度。亦或是时间,无法量得它的深度。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和教学工作者苦苦追求的**的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为总结推广新课程研究成果,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在专项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稿,《建议》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流程设计做了最基本的要求。

给我们教师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是我们今后教师学科教学纲领性文件,学好《建议》,对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科教学常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通过学习,对《建议》中第四部分“呈现问题,激发思维”,谈点体会。

呈现问题,激发思维,”这部分内容所讲的就是新课引入方法,大家知道,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启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正因为引入如此重要,所以《建议》中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去呈现问题的问题。而且在《建议》中提到呈现问题几种方式,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常用方法。

如第1条“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是学过配方法后的一节,上课先复习配方法, 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用配方法解方程:

ax2+bx+c=0(a≠0),直接推导结束方点明课题。当他们得知自己经过认真思考推出一个“伟大”的结果时,必然被沉漫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也势必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

又如在教授《平方差公式》这节课时,在复习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之后,设计一组练习(1)(x+2)(x-2);(2)(m+5)(m-5);(3)(1+x)(1-x);(4)(2y+1)(2y-1);(5)(a+b)(a-b)让学生练习,进而在讲评时,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练习中各式有什么特点,结果有什么特点,并适时用不同的色彩,重点标注,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猜想,进而引入《平方差公式》学习。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必须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学的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从旧知中探索新知,《建议》中作为呈现问题引入新知第一种方法,其实是对实施新课程前五步式(复习旧知→认识新知→讲授新知→小结巩固→作业)教学环节的一种理性回归,也是对前段时间新课引入中故意人为、生硬创设情境,搞“花架子”作秀,脱离数学本质的一种拔乱反正。

惟有自然,才是真正永恒的!

第2条“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本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议》要求我们创设引入情境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而且要简单明了,要能体现数学本质。本人曾听过这样一节角的概念的导入情景:

课始,教师拿出一串五颜六色的千纸鹤)。

师:这是什么呀?

生:这是千纸鹤。

师:你们觉得这些千纸鹤美不美?

生:美。师:想不想看看是怎样折出来的?

生:想。师:让我们去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折出来的。(录像**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折纸鹤的情景)

师: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折纸鹤。

师:很好,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看到那个姐姐比那个比那个哥哥折得快。

生3:我看到了他们先折了一个三角形。

生4:我看到了哥哥在剪纸。

生5:我看到了墙上有一个房子一样的钟。

生6:……五分钟过去了,教师终于提到了今天学习的主题)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的录像中藏着一个图形中的新成员,瞧,它躲在这儿呢?

课件显示单独的一个纸鹤,并闪烁纸鹤的角)

师:这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和角来做朋友。

象这位教师创设的引入情境就不够简单明了,绕了很大的圈子才来引出角。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引入脱离了数学本质属性。

又有一位老师在教“相反数”这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互为”的含义,上课伊始,设计了如下的情境。

师:昨天我跟你们见了面,相互成了好朋友,好朋友见面,一般会怎样?

学生一头雾水,停了几分钟,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有点急了,只得自己说。)

师:好朋友见面,一般都是握手,是吧!谁来表现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走到讲台前,和老师握手。)

师:举高些,握给大家看看,几个人才可以握?

生:两个人。

师:一个人能握手吗?

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现一个人握手)

师:还得要两只手,有两只手才能握手,同意吗?

生:同意。师:昨天,咱们已经认识了相互成了朋友,你们怎样理解“相互成为朋友”这句话的?

生:“相互成为朋友”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的朋友,你是我的朋友!

教师设计这个情境的意图是想学生理解“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中“互为”的含义。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象以上这种情境创设,在我们日常教学或开公课中比效多见。

所以《建议》中第2条提得非常针对实际,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能体现数学本质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亲切,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学好数学的动力。

第3条:“从数学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新知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

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在讲《正数与负数》时,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提出:如何区别表示零上的5度与零下5度?

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为要更换旗杆上的绳子,要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你是否能不用爬上旗杆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在讲《相似三角形》时,首先讲:

昨天下午三点钟时,小明同学用一把木棍就测出老师住的六层楼的高度,他是怎么样做到的呢?你认为要测量哪些量才能求出宿舍楼的高度?又如在讲《多边形》时,先让学生去研究家里和广场等场所铺的地砖都有哪些形状等。

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做引子,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快乐!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建议》中第3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第4条:“适当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的欲望。” 爱听故事是每位学生的天性,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讲到:据《周髀算经》记载,西周开国时期(约公元前1千多年)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讲了公元前600年左右,泰勒斯用一根棍子棒测出金字塔高的故事。

又如学习圆周长,圆面积时,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六位小数,保持世界记录达千年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现代多**的技术,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出来,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质疑,设置悬念,这样的情景既新奇,又亲切有趣,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活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渴望学数学,做数学,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这一节课时,可设置《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动画片,在学生**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楚人为何在看到小白兔撞死在树下时,发出“嘿嘿”的笑声,为何第二天早早躺在树下而不锄禾,最后为何禾死而人亡呢?

这样层层的设问,扣人心弦,在学生交流、合作、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揭示了生活中的几个小常识——“兔撞死在树下是偶然,楚人不干活而待兔到死是必然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随机事件的有关定义。所以《建议》中第4条,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动态演示形式引入新课,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引入形式。

当然,问题呈现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动手操作、数学实验、游戏等。但不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 都必须紧扣数学目标,渗透学习主题,促使学生自觉学习,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考和**,进而直到喜爱数学,渴望学数学的境界,最。

终领会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终极目标。

数学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踏入工作岗位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我也渐渐适应了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身份上的转变。在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师傅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尽快的适应了教师这一身份。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以我粗浅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数学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为我下学期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学习《教学建议》心得体会

初三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开展中考复习,即使是在以往学年度有补课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都很紧张。执行 五严 规定以后,课时锐减,但教学内容并未减少,而且近几年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难度都较大。虽然从上学期一开始我们备课组就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严格控制了教学进度,精心选择了教学内容...

初中学科渗透心得体会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常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广大青少年知法 懂法,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是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