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想 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
《世界建筑艺术史》是我大二的第一门校选课。当初选修的时候便是冲着兴趣来选的,后来听同学说,这门课好过,学分又高,能选上真的很好人品。我没想那么多,只是告诉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多借口,总是翘课。
大学里的翘课是有无数借口。过后之后回首,又是一条破烂身躯的校选,身上打满了翘课的弹痕。总的算起来,去了六次左右吧。
幸亏老师讲得好,本人也不算笨,感觉还是学到东西,窃喜之余更是可惜。但好歹有学,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雅典卫城和君士坦丁堡两节课。
其实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建筑是什么?于我、于世界,建筑有什么意义?事实上学任何一样新的东西时,我首先都思考这几个问题。
曾经在一篇**中看到这样的说法,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就是建筑、悲剧和史诗。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也直接驱动了我选修这门课程。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希望能够从文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建筑。
传统百科书或互联网百科给“建筑”的定义比较冰冷,而艺术史里的“建筑”则精彩纷呈,陈老师的讲课也内涵丰富和吸引人。第一节课后我就这样认定,建筑是文明和历史的符号。
我并非其专业学生,也没去找资料验证,如果这样的定义能够成立,学习建筑艺术史对我的意义便明朗了。我喜欢历史、也喜欢艺术,仅仅是兴趣,便构成了我选择和有兴趣投入其中的理由。这样的喜欢是超越所谓的意义的。
正如历史上,多少惊世绝伦的建筑的诞生和湮灭,很大程度上是被文明或者政治的“喜好”决定了的。
对于世界呢?古代的人们尤其是西方人追求永恒,长生不老的肉体只在神话里,洋溢思想的羊皮纸终成残卷,他们或许倾向于最接近自然的产物:来至大地的巨石堆砌的雄壮建筑。
西方人对雕塑石刻的热爱让我不理解,或许海洋国家的人生活在颠沛之中,对稳固和恒定更有独特的热爱吧。建筑来至于土地,巨大的石材让他们相信这就是或者这是最接近永恒的事物,只有在建筑里,教皇君主的荣耀才能流传万世,工匠艺术家的天才才能流传万世。
有了这样的自己的思考,学习起来我才更加有底气。我不想只做一名听课的学生,我更希望有思考在其中,毕竟我并非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所得,或者是为了学习。
一个学期接近尾声,回头收拾的时刻,我发现自己的许多想法已经在课上的讲解和课下的思考中成形。
或许因为对历史本身抱有的沉重感,总是觉得,和所有的艺术史一样,咋看下建筑的历史色彩斑斓、百花齐放,但五光十色的背后尽是历史的沧桑。建筑的兴衰荣辱常常是跟随着那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的变革。轰然倒地的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帝国,取而代之的是同样盛极一时的罗马;圣索菲亚大教堂庄严肃穆的穹顶之下,谁又想起了帕蒂农神庙的炮火尘埃。
历史的常则和轮回在建筑身上不断上演,该腾空出世的终究能华丽诞生,该灰飞烟灭的终究会随风远逝。还有一点更是不变:即使能坚毅的屹立,却怎么也不会有永恒的辉煌。
建筑就和历史的人物、事件一样,都是时代的符号,粉墨登场时候呼风唤雨、万众朝拜,离开舞台的时候又殇神黯然。
历史的辛酸又夹杂着感慨,感慨的余味里更有孕育新生的气息。艺术的高大背影伤痕累累,但也是他光荣的勋章。每一次毁灭带来悲怆本身就是崇高的佳作,历史对艺术的伤害都能成为新艺术成就的诞生。
遗址能够超越遗址,既是对湮灭的镌刻,也是反省本身的丰碑,更是夹杂着残酷美感和悲剧命运的艺术神作。当然这不是鼓励毁灭和破坏,但巨大价值的毁灭中,确实有着某些雄壮惨烈的悲剧色彩。破坏本身的崇高,并不会使人限于破坏本身。
破坏了旧的体系,夹杂破旧立新时代的种种,新的艺术时代也会随之而来。历史的循环反复总是有类似的轨迹,新生而盛,盛极而衰,衰极出新。新生的事物先是向盛的极端冲刺,继而向败的极端俯冲,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构成浩淼的历史长河。
绵延悠长而又饱含自我否定和批判精神的建筑艺术史也没能躲过这样天命。
历史规则的运行中常常还有“反复”的有趣现象,对于建筑艺术亦然。当然,此时的反复并非简单的复制。比如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在文艺复兴时期重燃,古典柱式构图被认为体现了和谐与理性,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符合。
当然,如果只说历史,文艺复兴本身就是历史的一次有趣的“反复”。
除了历史本身的规则和规则对建筑艺术命运的影响,建筑本身的呈现也是对历史的呈现。圣索菲亚大教堂从**教堂到清真寺再到博物馆的职能转变,也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乃至黑海海域和地中海北岸的历史写照;雅典城内立法会议大厅建作环形,数排层层上行的半圆形座位设计,无不体现了当时的民主气氛;而今帕蒂农神庙的断壁残垣,是对**徒、土耳其人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最好记录;随着瓦西里**大教堂的落成,所有建筑师被刺瞎的双眼,是“恐怖伊凡”的铮铮罪证。建筑向来是历史的记录者之一,这是建筑师们的初衷,也是事实。
那么艺术呢?显然,建筑的艺术呈现便是艺术历史本身、或者是对艺术历史的记载。建筑本身是艺术品,建筑风格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比如典型的多利亚柱式的建筑风格,遍布希腊半岛的多少神庙正是沿着这个风格来展示自己的瑰丽壮魄。
哥特式建筑对**教神权统治的反映,同样印证了当时文学、绘画对神权的附庸,甚至于后来的哥特**、哥特电影,都是从建筑的哥特艺术所代表的历史的哥特艺术中吸收和发展而来。这样的辩证似乎回到了一直以来所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也的确有几分道理吧。
世界建筑艺术史一课,给我带来的是一学期沐浴历史的万千感慨,一学期赏析艺术的饕餮大餐,一学期对人类伟大工程的高山仰止。听课的感想在于倾听和思考,接受和消化是形成自己认识的基础。翻开书本打开网络早已有人陈述过你所持的想法,但他人的陈述并非自己的理解,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自己的思想。
这,又是一学期校选的额外所得了。
高中选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选修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这是本次金华培训中给我留下的最深最真切的体会。也是我接下来要做的最大的改变。记得以前每次课改,心里总有些嗤之以鼻,改来改去不就那一套吗,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教学就不变。但通过这次的培训,看到专家型的学者已有的成功的例子和看到选修课未来的前景,我的心里换成了上面的三句...
选修课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晃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了。对于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这门选修课程,我是很喜欢它的,还记得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场面还是那样的清晰 特别是从老师制定了嘉应学院在整个广东省的排名表中,老师讲到嘉应学院连年来排名逐渐上升,还讲到嘉应是性价比最高的大学!嘉应是我们不二的选择。我还...
选修课心得体会
演讲与口才心得体会。演讲与口才在我们生活或工作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当初选了这门课程也是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怀疑,希望通过这门选修课让自己有所进步。转眼间这门课程已经到了期末,还真的是有些不舍。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颇丰,曾经的我是一个有点内向的人,但是和自己认识的人在一起还是很活泼的,说起话来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