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地理试卷

发布 2023-12-05 13:20:00 阅读 4503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c d a

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第4题,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d正确。第5题,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

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答案:c c b

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第6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c正确。第7题,①②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c正确。

第8题,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米,大坝顶端最高与50米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米等高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9.据**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lo.m、n间的堆积物**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答案:b c b

解析:本组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图不清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

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

题干中“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 (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 ,c、d不正确。第10题,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第11题,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a不正确。

t设施相当于个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

36.(28分)依据**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24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37.(18分)图9示意2024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36.(28分)

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37.(18分)

1)(8分)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10分)

举例。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2024年全国新课标地理卷分析

2014年全国新课标 卷地理试题分析。2014年全国新课标 卷地理试题,从命题形式 设问上与2013年高考试题保持相对一致,材料选取简洁大方,生产生活性强,体现了生活化地理的理念,同时又突出了新材料 新情景 7 9 考察考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设问角度具体,命题意图直观又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试卷稳中...

2024年地理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信息

1.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大。2012年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的省份又有所增多,但各省区教育水平 生源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若在不分i卷和ii卷的情况下,试卷的难度会尽可能照顾东中西各省,与往年相比,难度中等的可能性最大。同时,作为选拔性,必定有必要的区分度。2.考点以主干知识为主。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地质作用...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二卷地理部分试题分析

作者 张海洋。新课程学习 中 2013年第06期。2013年全国高考业已落下帷幕,相对于2012年高考试题难度相对偏低,今年试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试题较少,但考查的难度相对较低,地球运动还是没有出题,其他部分,如大气运动 洋流与水循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查的难度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