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复习方案配套月考试题1A

发布 2023-12-05 12:54:59 阅读 9607

试卷类型:a

2011届高三月考试题一物理。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0·宁德第二次联考)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2、(2010·江西吉水中学第二次月考)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此图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b. t=2 s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c. t=4 s物体回到出发点

d.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3、(2010·安徽卷)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3 b.4c.5 d.6

4、(2010·新课标卷)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o角的力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o角的力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和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b. c. d.1-

5、(2010·广东凤凰中学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虫子,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的原因是( )

a.飞行员的反应快。

b.子弹的飞行速度远小于飞行员的速度。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来说是几乎静止的

d.飞行员的手特有劲。

6、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1.1 m/s2 b、 5.0 m/s2 c、 1.4 m/s2 d、0.6 m/s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010·广东卷)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 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 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

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8.(2010·山东卷)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则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10·黑龙江四校二模)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 )

a.从下端b离开,v>v1 b.从下端b离开,v c.从上端a离开,v=v1 d.从上端a离开,v10.(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三诊)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 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出发时b在a前3 m处

c.3 s末两个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不可能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b 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第ⅱ卷。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2010·海南卷)雨摘下落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速度有关,雨滴速度越大,它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此外,当雨滴速度一定时,雨滴下落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还与雨滴半径的次方成正比()。假设一个大雨滴和一个小雨滴从同一云层同时下落,最终它们都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下落。

__填“大”或“小”)雨滴先落到地面;接近地面时,__填“大”或“小”)雨滴的速度较小。

12.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6分,第14题9分,共15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3.(2010·广东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2010·浙江卷)在“**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 kg,取g=10 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

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减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加i+x减i)/2的数据如下表:

1)同一橡皮绳的x加i填“大于”或“小于”)x减i;

2填“甲”或“乙”)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5题8分,第16题11分,第题各12分,共43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5.有些人员,如电梯修理员、牵引专家等,常需要知道绳(或金属线)中的张力t,可又不便到绳(或线)的自由端去测量。现某家公司制造了一种夹在绳上的仪表(图中b、c为该夹子的横截面)。测量时,只要如图所示那样用一硬杆竖直向上作用在绳上的某点a,使绳产生一个微小偏移量a,借助仪表很容易测出这时绳对硬杆的压力f。

现测得该微小偏移量为 a=12 mm,bc间的距离为 2l=250 mm,绳对横杆的压力为 f=300 n,试求绳中的张力t。

16.(2010·全国卷ⅰ)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17.(2010·许昌第一次调研)如图所示是一种研究劈的作用的装置,托盘a固定在细杆上,细杆放在固定的圆孔中,下端有滚轮,细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与托盘连接的滚轮正下面的底座上也固定一个滚轮,轻质劈放在两滚轮之间,劈背的宽度为a,侧面的长度为l,劈尖上固定的细线通过滑轮悬挂质量为m的砝码,调整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m,可以使劈在任何位置时都不发生移动。忽略一切摩擦和劈、托盘、细杆与滚轮的重力,若。

a=l,试求m是m的多少倍?

18.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 以内。

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试卷类型:a

2011届高三月考试题一。

物理参***。

1、答案:d解析:甲图标出的最大行驶速度应该指的是瞬时速度,乙图标明的到泉州100 km应该是物理学中的路程,而不是位移,故选项d是正确的。

2、答案:d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先沿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后开始沿正方向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选项a、b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由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t=4 s物体回到出发点,选项c也是正确的,故本题应选d。

3、答案:c解析: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于木板p上表面光滑,滑块q受到重力、p的支持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

木板p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q的压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下的弹力,所以选项c正确。

4、答案:b解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已知力f处于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f1cos60o=μ(mg-f1sin60o), f2cos30o=μ(mg+f2sin30o),联立解得:

。5、答案:c解析:子弹由于和飞行员具有相近的速度,相对飞行员的速度极小,所以飞行员能够轻松的将子弹抓住,故本题应选c。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开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v1=20 km/h≈5.

56 m/s,8 s后指针指示的瞬时速度v2=60 km/h≈16.7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故本题应选c。

7、答案:bc解析:由平均速度:

,由面积法求0~1 s的位移s=1 m,时间t=1 s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面积法知:0~2 s的位移s=3 m,选项b是正确的; 用斜率求出 0~1 s的加速度:

a1=2 m/s~4 s的加速度a2=1 m/s2、因而:a1> a2,选项c是正确的; 0~1 s、2~4 s两个时间段内速度均为正,表明速度都为正向,运动方向相同,即选项d也是错误的。

新课标高考物理

新课标高考 高中物理学史汇总,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 现,一般小题形式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这个比较简单,背熟就可以了!i.必考部分 必修1 必修2 选修 2 一 力学 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 两种新科学的对话 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

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备考

13年是我省使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第一次高考,如何复习,怎样做才能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更有效率,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摆在我们老师 学生面前一个非常紧迫与困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天水高考研讨会和省考试院会议的有关精神,谈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与老师同学共勉。一 新课程物理高考分析 1.纵观几...

新课标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动量》

5.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的题目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物体的动量的变化是一定的,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另一类是作用力是相同的,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 动量变化越小的物体用的时间越短,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相同哪个量不同弄清楚。6.动量为状态量,对应的速度应为瞬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