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发布 2023-11-24 22:55:03 阅读 4813

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是一个访问学者把他的36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本书里的很多内容道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道理。

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篇文章《对强势学生“不”》。

这里边提到,亚洲组的同学因在一个不是以母语授课的班级里,面对着很多以母语发言的强势的同伴,他们感到自己的水平与美国同学相去甚远。以前他们是强势的学生,觉得有发言权,这是理所理应的。而今,他们遇到如此尴尬的处境时,才会站在弱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由这件事,李校长联想到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一位上课老师让同一位学生回答了17个问题,以至于其他学生基本答不到问题。李校长对此产生了疑问,并询问那位上课老师为何这么做?那位上课老师的回答是:

难道我们能够阻止孩子们发言吗?那样,不是太不尊重他们了吗?那位老师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在我们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积极的学生会积极回答问题,一个问题刚回答完就又举手准备回答下一个问题,一节课举好手很多次。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更多的同学,可能出于胆小、不自信、懒得动脑筋等原因始终保持沉默。

我深知,在课堂强势的学生在社会上一味的强势,容易吃亏,而在课堂上弱势的同学,长久没表现自己,必然会更加的没自信。这对强势学生、弱势学生来说都是一件不利的事。可若直接无视这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次、两次、三次……他们可能就慢慢在与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靠拢。

庆幸的是李校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办法,每堂课给学生5个发言棒,学生用完发言棒就不能发言了,给了个发言限制,学生们都会经过仔细思考才答题,合理分配自己的发言时间。并且给了其他绝大部分学生答题的机会。我认为李校长的这种做法绝妙,并试着在我们班级里实行。

慢慢地,我发现课堂里举手的同学多起来了,而从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虽说答题的次数少了,但答题的质量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而对强势学生说“不”,这在不损害强势学生积极性、协助强势学生更明白什么时候说更合适些的同时,也让弱势学生有了体现自己的舞台。

我觉得这本书的很多篇文章,都能触动我们的内心,我们心中的困惑亦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为此,我们应该多读多看这方面的书籍。

《美国的本质》读后感

美国的本质 读后感。看了 美国的本质 这本书,改变了很多原本我对美国的想法,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首先,正如序论里面所说,在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美国人的外交,其实也一直是偏重意识形态的外交。我对于美国的印象一直是是伴随着两个字 人权 所以,美国人一直把人权的当作一个重要的外交要价。美国人在其外交...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

美国的悲剧 读后感。浅读 美国的悲剧 可将这本书大致概括为三个词 腐朽 毒害 堕落。美国社会和美国的生活方式的罪恶与腐朽,毒害美国包括主人公克莱特的大批本质上并不 的青年,耳濡目染的过程中,他们变得贪慕虚荣,玩世不恭,从刚入社会的褪去土气稚嫩逐渐蜕变最终堕落。故事的发展由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克莱德短促...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我读一本书 素质教育在美国 寒假里陪儿子在书店看书,偶然看到 素质教育在美国 这本书,随手翻翻觉得值得一看,便将其买下。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他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浏览过后,我发现全书主要讲了中国素质教育和美国素质教育的不同点和根本区别。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