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1533

我读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

寒假里陪儿子在书店看书,偶然看到《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随手翻翻觉得值得一看,便将其买下。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他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深刻的体会和思考。浏览过后,我发现全书主要讲了中国素质教育和美国素质教育的不同点和根本区别。

特别是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不过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后来,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

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到: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国的孩子能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实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能够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也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等等。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

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因而,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也能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残酷。

而中国的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的了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护下把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长大后社会竞争力低下。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在教育是以人为本在的教育,它们把人看成教育的受体,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前年年底,学校每人发了一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评分细则上就能够看出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讲解只能占一小部分。

而绝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当然我们的教育已经正在实行改革,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例如学校现在开设的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使用知识和水平的活动,但是,学生所实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而社会又没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建设相对应的设施,展开各种相对应的活动,所以,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浮于表面,还没有深入。

素质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中国的教育有中国的特色,美国的教育符合美国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

谈谈素质教育读后感随笔

谈谈素质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是祖国未来的 人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不仅仅靠我们这一代人,更靠下一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是我们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为祖国培养好 人呢?对学生的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主张应该爱学生,爱生如子吗?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读本》读后感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读本 读后感。中职生素质教育读本 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对素质的要求的一本书,阐述了中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式,它是中职教师进行教育管理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非常适用的教科书。学业篇中对不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应该具有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美籍华人蔡美儿的作品 我在美国做妈妈 高调赞誉被称为 虎妈 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 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蔡美儿在美国面临的教育环境 教育问题与中国很不相同,但她却高调肯定 中国模式 的家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