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读后感

发布 2023-11-23 00:05:03 阅读 5047

班级:09心理学1班姓名:李松云学号:0907150040

乍一看《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我就很主观地认为这是一本描述有趣的心理现象的书籍,书名深深地吸引着我。就像当初报考心理学是因为它神奇的吸引人的名字的缘故。

无疑,如同开始接触心理学一样,最初这本书带给我的也是失望。对于我来说,我最不待见的就是像“实证主义”“本质主义”“操作主义”这一类的词,因为这些与生活都太遥远了一些。

开始的几天,我翻看了前言和目录,就再也不想碰这本书了。因为作业的缘故,我只能硬着头皮往下看。显然,这本书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幽默、风趣类型风格的书,甚至,它对于一个初读者来说,是那么索然无味、深奥晦涩。

慢慢地,书被我翻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书中的一些亮点。我知道,它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外文翻译书籍。作者说,这是一本心理学导论性质的书籍。

的确,读过它以后,心理学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凸显,逐渐鲜明。

书中开篇就批判了一些不良分子以及社会**等**对大众的误导,使心理学成为了“伪科学”。滑稽的是,我就是被这些伪心理工作者鼓吹的心理学所吸引而意外踏入了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心理学专业之前,我也曾是“伪心理学”的信仰者。

其实,如今,在我身边,依然有一群对心理学有误解的朋友。他们对心理学又恨又爱,总是把我未来的职业说成是“神棍”以及“隐私窥探者”。他们一面深深地崇拜心理学,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一面又总是讥讽心理学是伪科学。

一度,我对于他们的质疑无从辩解,现在,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心理学是名副其实的科学。”面对他们的质疑,我有了**。

其实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对科学怀竹在胸,却又无从解释。谁能够说得清科学到底为何物呢?如果,对于科学都没有一个确切而令人信服的定义,那么又有何资格把心理学拦在科学的大门之外呢?

记得当初第一堂课,张老师就问过我们“什么是科学”。那一刻,我的大脑有一瞬间是空白的。沉默了许久,我才在底下小声地说:

“科学就是揭示一切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无疑,我对自己的答案是不满意的。课上,对于同学们的补充以及老师的解释也是似懂非懂的。

读完了本书的第一章,我心中的迷雾似乎散去了很多。科学,包括了系统的实证主义,能够产生大家共有的公开知识,是对可解决问题的探求。实证主义,我至今不能很好地理解它。

至少,如果有人让我给他解释这个词,我一定会对他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实证主义”在我心中确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以前,尽管老师讲到在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候,心理学就进入了科学心理学的时代。但是,我依然主观地认为,内省依然是研究心理学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读完本书,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粗鄙、浅陋。

我知道,依然有人质疑心理学的科学性,就像作者在第七章说的,心理学的许多实验是在严格条件控制下的实验室里完成的,而且有些“被试”居然是小白鼠之类的小动物。而人的心理是那么复杂,因此外行们借此攻击心理学理论的科学,质疑心理学家的努力。

人们抱怨:“啊,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他们攻击心理学实验,但其实他们对心理学实验目的存在着误解。

他们不知道,心理学实验也是严格设计的,也会模拟现实的情境。如果没有认真去了解,谁又能明白心理学呢?

我越来越觉得心理学家是最聪明的学者,心理现象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也不是稳定的物质,心理学家却能在千变万化中找到基本的规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读着《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我曾经一度有茅塞顿开之感。尤其是有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印象深刻。作者说,科学是对可解决问题的**。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我曾经感叹,世界上那么多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还有一颗颗那么遥远的星星也纷纷被科学们发现并命名。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是不是出生得太迟了,赶不上发现一些伟大的东西了,因为伟大的发现都被先辈们挖掘完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的确幼稚呢!

尤其是现在,作者的一席话,我已明了,科学是对目前可解决的问题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目前条件所无法达到的问题等着后辈年轻科学们去研究,去探索。而心理学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领域,许多争论,许多迷惑,等着我们,我还怕什么呢?

记得书中第二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有一位记者嘲讽一篇题为“用cf-gc理论来解释结合wj-r及kait两测验所作的因素分析结果”的心理研究**,中伤心理学家们只会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问题,使心理学完全脱离于普通人的世界。在了解心理学之前,我也曾有过相同的想法。

真正的心理学研究,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心理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太或神秘了。我曾感觉到,我越接近心理学,在心理学的迷宫里越走越深的时候,似乎越看不清心理学的真实模样。

苏轼曾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心理学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不管身不身在此山,都无法短期内窥探出庐山真面目。

这种遥远的距离,我想,与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是有很大关系的。老实说,大一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普通心理学》,不愿意预习和复习功课,看了多少也会忘记多少。就是因为《普通心理学》的许多知识概念性太强了,我真的很不喜欢。

大一的时候,一个学姐总是推荐我们看一些权威的心理学**,我总是以看不懂为由推脱着,那时候,我真的很难静下心来看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但是,在心理学领域,还是有很多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那些不是神奇的催眠,不是精神分析大师的释梦。而是各种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书中介绍了安慰剂效应,还有例如南风效应、霍桑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

这些效应,充分地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的魅力。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学科,可以把这些总结的这么好,让人这么受用。

现在,我已经对心理学了解了很多,也渐渐明白自己在心理学领域将来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很多东西在心里也更加明了、清晰。心理学在我心中依然是“与众不同”的。现在,我已经不会像之前对心理学有那种过分的崇拜,也不会厌恶那些生涩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

我已经学会客观地看待心理学的一切。这些,既是我两年来学习心理学的感悟,也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带给我的感想。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本书,可以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不再诋毁、诽谤心理学,给心理学最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才是科学。

心理学读后感

读 幼儿心理学 有感。教师 贾毅清。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

心理学读后感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

心理学的故事读后感

在消费主义 实用主义横行其道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紧张于丰衣足食,并不需要什么心理学知识,即便他们很多时候并不快乐,或在内心思考一些生存问题,然而没人追寻答案,他们更热衷于去找一找 乐子 大众意识不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而在学者这边,心理学却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意识,我们对客观现实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