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一)
读完此书,细细回味,感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阐述,文中的观点让我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感觉。
作者认为“教不是传道,也不是授业,更不是解惑”,我们应该记得古人韩愈的“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吧。本文作者的观点突然使我感觉无所适从,看了文章的阐述使我有了明确的认识。
古人的观点既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它过分注重“传授”,无视学生的客观存在。如果教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这种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基础,无视学生的实际,这种教是对学生的一种蔑视,一种严重的不尊重。我们教师必须清楚,课堂不是讲经说佛的佛堂,更不是演练口才的讲坛,绝不是炫耀才艺的场所。
那何谓教呢?作者认为“教乃导也”。怎么理解呢?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是一个容器,可以随便让你往里面放东西。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再输送给学生需要的知识,这就是“导”。通过“导”,导出学生追求知识的激情,导出学生的质疑精神,导出学生的创造意识。
当然,教师在导的同时,必须注意导的时机、方向、方法和时机问题。
关于“学”,作者认为绝不是被动的记,听,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学”,被老师逼着“学”,学生参与度不高,思考性不强,这样的学就学得不深刻,不持久,就是无价值的学。正确的学,应该是学生主动、自觉、自动的学。
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关键还是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文中有几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观点:
1、不学不教、以学定教。
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前,教必须在学后。没有学生的学,就没有教师的教。这句话道出了学与教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句话道出了教的内容和方法。
2、以教促学、以教导学。
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为了促进学,是为了更好的学。这句话道出了教的作用。
教的方法不是讲,而是导,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句话道出了教的方法。
3、以学论教、以学研教。
教得好与不好不是看老师讲解如何,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评价教师的教。
课堂教研,不是只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分析,还要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学生是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学习是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句话道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教学研究。
以上几个观点,对我们的教学应该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洋思的教学正是以以上几个观点为原则进行的,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正是这些观点的实践,而实践已经向我们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 。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课堂预习敢于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当然,这种自学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而是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的,即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进行的。所以,教师的“导”是有计划进行,前期预设要考虑得非常周全。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启发我们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再加上基于实践的创新,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也迈向成功。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二)
读了刘金玉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这本书,很受启发。书中详细介绍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思想方法和理论阐述。"先学后教"的模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还启示我要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平时一定在上课时注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来备课,要严格按照"引导--训练--反馈"的程序组织好课堂,精选好的训练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所以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讲。
有两点感受非常深刻:
1、课堂上我就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相互研究。只有投入了,有了真正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发展。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我们不要多加提示、揭示、暗示,而是巡视、观察、思考,目的就是发现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化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变得真实而有效。
2、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职业知识,而不是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老师都有必要增强反思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如不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该怎样做?
”。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促进教师自身获得更好地发展。
我相信经过以上努力,我会离高效课堂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三)
拜读了刘金玉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虽是初读但受益匪浅。“洋思经验”早已耳熟能详,刘老师结合洋思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着作。课堂是学生的战场,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的赛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者、主导者、引导者。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做好“指挥官”、“导演”、“教练”。从备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上课好比作战,指挥官要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才可以打胜仗。同样,教师也必须有好的教案、学案才能上好一堂课。课堂教学与备课之间的关系如同实战与战前制定的“作战方案”。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材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教材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备教材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也就是“备学生”,如果内容太深,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大,那么教师在安排内容的时候量要小,要精讲多练,如果内容太浅,甚至教师不用讲学生自己就能看懂的,那么教师在安排内容的时候要安排的大些。教师在备教材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如同一个好的指挥官,要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得越充分,越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上课的效果就会越好。
好课之好并不在于教师知识面多么广泛、口才多么伶俐、讲课多么生动,所谓好课堂,就是让学生学进去并且学会的课堂,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是一个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道德的自我完善,知识的自觉探求,能力的自发锻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充其量是个导演,教育过程也就是在教师这个导演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充分表演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是演员。导演如果对剧本、对演员不了如指掌,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学也是这样。
我们不能像张艺谋那样“导一部红一部,用一人红一人”,但“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什么是教练?教练是教练与被教练者在信念 、价值观和愿望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通过一个持续的流程,“挖掘、目标设定、明确行动步骤”,实现卓越的成果。
教练是一种在教练和被教练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令被教练者发现问题,发现疏漏,发现答案,令被教练者看到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朝向预期的目标,并不断挑战自己,提高业绩,力争创造非凡的表现。这和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一样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合理分派好学习任务,合理分派好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要做到这些离不开课前充分的备课。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如果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得心应手。
我们都知道,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所以,为了有精彩课堂的呈现,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为了学生及自己的专业成长,我们不妨多花点时间认真备好课。
以下文字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七月,荷绿片片,粉莲朵朵。采一朵莲红藏于心,潋滟,芳香,挚傲。静守一份云淡,云淡里悠悠的飘泊着淡绿的荷香,丝丝涟漪着清澈的叶润;心挚一份风轻,风轻中袅袅的倾心着粉色的古香,团团簇生着沁人的温柔。
一湖的绿,满湖的红,莹绕云天的苍穹,指间散落着束束温脉的莲香。淡泊的莲,温柔的花,绽放着人间的齐放百花。拾二叶绿荷,捧五片红莲,暖一壶绿茶,邀亲朋好友,轻斟慢酌。
《高效课堂八讲》读后感
高效课堂八讲 读后感。高效课堂现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但是高效课堂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问题。高效课堂八讲 这本书就系统的通过高效课堂的追求 发展目标。指导思想 操作策略 前提 关键 基础 保障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给我很大的指导。新课程改革从20xx年开始,至今...
高效课堂读后感
要使一堂课真正地做到高效,要能象我们眼中的教育家霍懋征一样,具有 真爱 真功 真实 的品质。努力做到 数量要多 速度要快 质量要高 负担要轻 的十六字教育改革方针。篇二 高效课堂读后感。李俊霞。假期里,读了 走向高效课堂 以后,我的心情经历了几次变化,首先是向往,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这么给学生上课,渴...
高效课堂模式读后感
最近研读了 高效课堂九大 教学范式 有几点感触 一 有了理念是否就有了一切?我认同 理念决定一切 而不认同 有了理念就有了一切 因为,前者讲得是 一切 事情将由 理念 推进开来,而这些 一切 事情应该陆续是 制度 体系 规范 等等 但是,后者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了,让人按 理念 去做,就好比是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