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学会学习。
—读《中国哲学史大纲》心得体会。
c69班0414号。
翻开《爱弥儿》一书,又找到了读《国史大纲》的感觉:之乎者也、文白夹杂,想要读懂它——难!在这几天的苦读和杨勇教授的导读指引下,终于明白了书中的一点点意思。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2023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本书分为十二篇,由编写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意义开始,后**古代哲学结胎的事情,之后由孔子老子的哲学讲起直到荀子韩非,最后由于秦汉时期怀疑主义、功用主义、一尊主义和迷信的盛行导致中国古代哲学的终结。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方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胡适继而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进行了阐述,包括:天地万物的**(宇宙论);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人生在世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管理(政治哲学);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可以说是确立这个学科的重要前提。
读书时间较短,所以我想重点写一下第四篇《孔子》之“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出自《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谈话。“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意思是:子贡,你认为我学习了那么多知识,是靠智慧吗?并不是,而是一以贯之。
什么是“一以贯之”呢?“一”就是一个核心、纲领和本质,“贯”就是贯通。孔子认定宇宙间天地万物,虽然头绪纷繁,却有系统条理可寻,“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寻得出这个条理系统,便可用来综贯那纷烦复杂的事物。
“贯”字本义为穿,为通,为统。“一以贯之”即是后来荀子所说的“以一知万”,以一持万”。这是孔子的哲学方法。
一切“知几”说,“正名”主义,都是这个道理。
曾子将孔子的这个“一”解释为“忠恕”。胡适的意思,以为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和曾子说的“忠恕”,只是要寻出事物的条理统系,用来推论,要使人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这是孔门的方**,不单是推己及人的人生哲学。
我觉得一以贯之,包括孔子行事与追求的唯。
一、更是一种哲学方法、一种知识论、一种人生哲学。
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在知识上、方法上、为人处世上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当具有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一”: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奉献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核心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大胆地放,适时地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己应用并教会学生这种“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去改变“一群不读书的人在教学生读书”的可悲现状,在我们终身的学习中,也要应用这种举一反三的方法。同时,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单元知识归纳、思维导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努力让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
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教育的技巧、一种培养的目标、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中国哲学史大纲 参考
中国哲学史 大纲。一 导言。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二 孔子。孔子与儒家 秩序与礼 仁 中庸 天命 君子与圣人。三 老子。老子与道家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四 墨子。墨子与墨家 兼爱与 仁 的反省 尚贤与尚同 非乐与节葬 天志与明鬼 三表。五 孟子。孔...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2012年04月10日 00 32 15 1.一心三观 一心能观空 假 中三谛。这是天台宗根据 三是偈 思想发挥出来的。空观,即观诸法皆空之理 假观,即观诸法皆假之理 中观,观中谛之理。此三者圆融不分,举一即散,虽三常一,是谓一心三观。2.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
最后我想说说,很多人都认为哲学研究的都是很缥缈的事情。而事实上,它关联的直接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息息相关。很多人也都知道,哲学研究的都是本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研究本质的东西呢,因为研究本质就有了全面的认识,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才会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思维行动。哲学 宗教和神学都是每个人必看的书籍,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