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我笨蓉到了“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我才幡然醒悟,如果我不懂得学习,那么无论如何思考,我都无法找到答案,反而困惑还将日渐多,因而我翻开了《中国哲学史》。
在我的脑海中有这样第三段一段回忆:幼儿园时我总会被老师打骂,有时打瞌睡是因为看窗外走神而没能回答她的问题,有时是因为不知道字该怎么念书,有时是因为算数算错了……总之,在讲台上,伸手即耳光,毫无底线畏惧,亦无师道操守。那时候傻,没告诉家长,也难逃一死过怎么解决。
这段回忆无疑是苦涩的,但苦涩的回忆两段亦远不止这一段。在理想社会诞生前,每个人在这一辈子里都或多或少会成为受害者;有时候犯罪者也正是因为当过受害者,体会了这种痛苦,才不忍心再施害于他人。
孔子一生倡导的“仁”,就是希望人们都能以己之所贡瑟兰爱推己及人,以己之所恶勿施于人。
因为我了解那种痛苦,因此后来有时候我也总是告诫自己要努力、不让别人承受并不相同的痛苦;不过根源那时仅仅是出于同情而并不醒悟自己的思想根源,并且有时也仍会因为过去的经历而通常分心。
但在体会了孔子对仁的解释后,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也恍然大悟了这种行为的意义明白是什么。所以每当我感受到一种痛苦,我就把这种感觉记住并提醒自己将来不许这么对别人;每当我感受到纯粹快乐,我也会提醒自己尽己所能让别人也拥有之,就像我们得知歹徒**时会义愤填膺,而看到弱者获助时会心满意足。这样的观念让我经常活在阳光之下,因为这就仿佛是在拯救自己,同时也是在践行一种伟大的价值情怀。
现在人们总觉得生活没有安全感,总是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究其根本,在于奉献社会尚未能很好地践行“仁”的观念。试想中国之十三亿人因,任何一个的善意举动乘以十三亿,其社会意义都会是巨大的;然而虽然他们虽然都知道人性向往的是什么,却不能都做到推己及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每个社会制度变得更加美好,但是怎么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呢:当年孔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当今吾辈亦应取其思想精华继承并发扬之!
何时才该倍感幸福?怎样才能算作成功?其实环境问题问题的答案高中时就已经从我的眼前掠过,但直到读到《中国哲学史》中庄子那一章时我第一章才意识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长驱而南为?’”
纵然鹏拥极致之大而蜩与学鸠仅极致巍然之小,但其是否国际标准快乐应以是否顺应了天性为标准,如果从顺应天性的角度来评判快乐,则“大鹏无以自身贵于小蜜蜂,小鸟无羡于天池”、“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独一无二的追求,故我们应当婚姻生活以此作为真正的生活准绳,所谓“盖物之性至不相同,一物有一物所认为之好,不必强同亦不可强同”。然而眼下又有多少人因勒维冈县的生活是否被束缚于不适于如果自己天性的规范或要求中呢?
很多人会以“我这是为你好”为去强迫你执行或是接受一些东西,即便后来你妥协并确实拥有拥有了他们眼中的“快乐”和“成功”,但你真的可以做到进不去心里的声音吗?
譬犹**之帝,名曰混沌,本无七窍;若强鉴之,则七窍开而混沌已死矣”。如果他们真的是为你好,那就让他们明白这个中心思想;如果你真的在追求成功与幸福,那就鼓起勇气飞向适合自己的天空,去做自己能用心感受到的事情:想母亲父母了就给他俩打个**,遇到中意的人因了就去追求,要是出去走走就黑夜不要考虑白天或者黑夜,想去闯荡了就不要**享乐忧虑与羁绊……当所有人都被裹挟着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而你能放下外物去追求真我时究竟谁更幸福呢?
电影《无问西东》的片尾有一句话:请你无论何时都忘怀不要忘记自己的珍贵。其实这句话再引申一下,就是不要忘记每个人都几乎很价值连城。
故鹏之大无可羡慕,蜩与学鸠之小无可羞耻。你看,即便贵为**之帝亦会为开七窍而死,所以奈何真正可怕的是惟有和迷失,真正可贵的是“顺其自然之性,则幸福当下即是,不须外求”。
能从好书中会收获多少,即使取决于读书人的能力。这篇读后感只不过是各取孔子和庄子论调的一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所写了一些浅见,严格来说这远远不够,而我对此书乃至中国哲学史的理解亦连皮毛都若果尚未达到。
冯友兰先生倾其毕生所学著成的《中国哲学史》于我而言,就像“九万里”之于“学鸠”,但是倘若我能从书中得到哪怕一点启发、解决了我现实生活中的并让我能够学以致用,那即便是难以企及“天池之远”,“抢榆枋而止”亦足以令我倍感幸运。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谦卑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时刻对生活保持虚心,并懂得虚心学习,不要妄议生活。想到了自己有多渺小,又知道了外面有多辽阔,而且自己微量元素还愿意去外面汲取营养,生活不是就充满了希望?此亦读史前提条件之一。
我从不觉得探索生命的意义没有意义,相反,哲学观就像现实生活的图纸,画好图纸才能知道怎么盖楼,才知道什么是接下来,才谈得上拥有美满。作者:郭轩甫。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
最后我想说说,很多人都认为哲学研究的都是很缥缈的事情。而事实上,它关联的直接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息息相关。很多人也都知道,哲学研究的都是本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研究本质的东西呢,因为研究本质就有了全面的认识,有了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才会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思维行动。哲学 宗教和神学都是每个人必看的书籍,这类...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大纲 读后感。11历史袁香妹 110200051 胡适所著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 1891 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读后感。11历史袁香妹 110200...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2012年04月10日 00 32 15 1.一心三观 一心能观空 假 中三谛。这是天台宗根据 三是偈 思想发挥出来的。空观,即观诸法皆空之理 假观,即观诸法皆假之理 中观,观中谛之理。此三者圆融不分,举一即散,虽三常一,是谓一心三观。2.一念三千 天台宗之佛学思想。一念即一念心,三千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