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痛的边缘》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3 阅读 4714

《爱与痛的边缘》读后感。

如果有的话,如果你同意的话,100年后我还是会去看的。

他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深深地鼓舞了我——题记《爱与痛的边缘》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很奇怪,第一眼看到它就很直觉地欣赏,蓝黑的封面,上面人影模糊,带着怀旧和暧昧的气息,有种贴近我们现在年轻人的质感。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作者的**,上面坐着一个带着明媚笑脸,但是忧伤姿势的男生,也许文亦如其人吧,我想。作为一名两届新概念作文比赛的一等奖得主,郭敬明的文笔确实非常得厉害,不管是散文还是**,细腻但不拖沓,而且总是能很简练地表达涵义,他的《幻城》被作家曹文轩定义为“具有莎士比亚的气势的一本大作”,可见其非同寻常的写作功底,但是,读他的文字却是让我感觉非常的清新和亲切,也许是因为我们是同样的一代吧。

《爱与痛的边缘》是他的**作,分“白昼明媚”和“暗夜未央”两辑,作者从自己降临到世界那一刻起追溯,剖析自己性格成长及心灵意趣变化的内在动因,体现出青春世界里的明媚和忧郁。“白昼明媚”主要是作者对个人成长轨迹的描述,虽然只是些零星的感悟与感怀,但可以窥见作者的种种欢乐与悲伤。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同时,又是朋友眼中的亲密战友,另外,又是自己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

他说他活得很累,也很。

第1页共3页。

潇洒.“暗夜未央”风格则完全不同,忧郁,悲伤。“一个安静坐着,只是写着字的孩子”,当我看到这样的描述时,有一份心惊,既而是无尽的悲哀。因为,阅读着这些文字的我,不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假装坚强着的孩子吗?

这一辑中的**很美,结局都很悲伤。读着读着,令人想起张悦然,另一个文字精灵。只是,他的**更让人觉得流畅与平淡,却带给人最大的冲击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将要面临中考。那时,成绩已经将我的心灵摧残得疼痛,脆弱和敏感。就象他的散文中提到的: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过着不分白昼,夜暗颠倒的日子。有的时候,停下手中的笔,总是无奈地感受到手指生理上的麻木,还有,心理上哀怨的愤怒。

那时候多需要有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可以流泪的乐土,可以被鼓舞。可以让我振作的地方;那时候多希望有可以交流的人,多渴望有一点可以真正被放在心里一辈子的回忆。然而,也只有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会高兴一些,而面对作业题目,我只剩下无助和悲凉.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再也没有兴趣面对那些永远也写不完的题目时,值得庆幸,我可以捧起这本书,我可以自由。

放肆地流泪,为我和作者共同的心绪和处境而感怀。他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也深深地鼓舞了我。“我是喜欢站在一片山崖上,然后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一幅一幅奢侈的明亮的青春,泪流满面。

”面对中考,面对时光,我读这样的句子。“如果彼此要。

第2页共3页。

忘记,那么那些终将发黄的精美的纸页也无法挽留记忆的遗忘.而如果彼此记挂,那么即使没有联系,也依然温暖。”面对这样的句子,我的眼眶总是挡不住泛出的液体,一遍一遍,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写到这里,禁不住又翻开了这本书。

我记得哪位文学家说过,第一次读一本书,象是认识一位新朋友,而再次的,又一次地读她,就象是重遇旧友,令人回味。

第3页共3页。

爱与痛的边缘读后感

最近喜欢上读余杰的文章,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喜欢他的桀骜不驯,更喜欢他思想里闪现的思考的火花。现在的社会,读书的人少,思考的人更少。最悲惨的则是在这仅有的一些所谓的读书人当中,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屈指可数。写书的人写书是为了让很多虔诚的读者们不再思考 不思考的人是可怕的,不思考的民族更加可怕。然而我又是其...

爱与痛的边缘读后感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不认识郭敬明。今天,正式读完了这本他在17岁时写的散文集,内心有感而发,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感触,我自己也不清楚,就好像青红蓝绿紫各种水彩,在同时融合的那一瞬间,有一丝柔美 一丝浑沌 一丝通透。为了坚持阅读,以书会友,我建了一个读书群。在刚翻开 爱与痛的边缘 的时候,和群友们提到过这...

爱与痛的边缘读后感

我读了郭敬明的 爱与痛的边缘 心里萌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欢喜?是忧愁?不不,都不是。在文章中,小四的好朋友小a说他 不要疯的像孩子。大多数的朋友都认为小四就是个没有忧伤的孩子,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幸福,甚至有时候不懂得珍惜而肆意的挥霍。其实不然,他们看到的只是小四明朗的一面,毕竟快乐是可以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