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5:58 阅读 4300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读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群“看客”的形象,就像鲁迅笔下冷观“孔乙己”命运的茶客,就像那群看杀革命者人头的麻木看客。很巧合的,在描写冷漠的看客这点上,中西方竟然有着惊人的默契。也许,麻木,本就不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孽根”性。

在人们普遍体会残忍带来的乐趣时,也没放过单纯的孩子。“天气晴朗的时候,大家就把笼子挪到露天,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他们对饥饿艺术家有着特殊的兴趣”,“他们看到这位身穿黑色紧身服、脸色苍白、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时神情紧张,目瞪口呆,为了壮胆,他们互相把手拉得紧紧的”,孩子的冷漠,让人颤栗,使人忍不住发出和鲁迅一样的呐喊“救救孩子”,而孩子们的麻木,让人不得不担忧这个民族的未来,不得不发问:这样的一代,怎样创造光明的未来?

而饥饿艺术家自己的麻木与无知更是让人惊心,“他时而有礼貌地向大家点头打个招呼,时而用力微笑着回答大家的问题。他还时不时把胳膊伸出栅栏,让人摸摸瞧瞧,以感觉到他是多么干瘦。”他在追寻着自己所谓的艺术,然而,他失去的却是做人的权利与起码的人格尊严。

长期的“表演”,执着的“信念”,让他甘愿为此放弃自己本该有的思考能力,他已不以此为耻,反以次为荣了,这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更让人悲悯。

也许,每个人的信念与理想都该得到尊重,我们姑且不去嘲弄“饥饿艺术家“的梦想,但只要审视一下他的理想,就不得不让人思索这样一个人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生存困境:不断地证明自己,而又永远无法证明自己。“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表演期间是绝对不吃东西的,即使有人强迫他吃,他也会无动于衷。

他的艺术的荣誉不允许他这么做。”他以这种方式证明着自己,证明着他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专业性,然而,他的诚实,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总认为,饥饿艺术家绝对有妙招搞点存货填填肚子”,“这些看守更是佩服他人灵艺高,竟在唱歌时也能吃东西”。其实,他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也是荒谬的,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未曾思考过,因为愚昧的信念已经占据了他的头脑。我以为,人活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向自己证明。

而每次的表演,都能让他感受到快乐,他陶醉于在笼子里自己精彩绝伦的表演,“只有饥饿艺术家自己心里最清楚,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对自己的饥饿表演最为满意的观众”,他对自己的表演是满意的,然而,又并不完全满意,“他又从未满意过。或许他干瘦如柴的躯体根本就不是由于饥饿所造成的,而是对自己不满所致,以致于有些人出自于对他的同情而不来**饥饿表演,因为这些人不忍心看他那被折磨的样子”这让人看到了一个可笑又可怜的艺术家形象,他没有找到真正造成自己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他也终究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因为他已经完全是一个躯壳了。“每当一轮饥饿表演结束时,饥饿艺术家没有一次是自愿离开笼子的”。

在艺术家进行表演着自己的饥饿艺术时,人们也在上演着自己的残忍。“在第四十天,笼子的门被打开,笼子四周插满鲜花”他们用这种仪式来表露自己残酷的本性,来展示着自己丑陋的嘴脸。“经理双手卡住饥饿艺术家的细腰,有些过分小心翼翼,他的动作神情使人联想到,他手中不是一个活人,而是一件极易破碎的物品”“她先是尽量伸长脖子,这样自己的花容月貌起码可以免遭“灾难”,在这些人眼中,饥饿艺术家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家,也不该得到应有的尊重,饥饿艺术家仅仅只是供他们逗乐的工具。

而当人类陷于这样的不自知的境地时,就是极其悲哀的了。

当饥饿艺术家唯一体现自己价值的途径都渐渐失去了时,他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坏了,然而,他并未就此觉醒,而是仍旧陷在自己那伟大的梦想中。他甚至不敢正视自己日渐衰弱的表演艺术,“他气愤的是这种歪曲事实的做法,明摆着是提前结束饥饿表演的结果,人们却要把它说成是不得不停止表演的原因”。他的烦恼让人读到了人类生存的无奈与悲哀,甚至会忘了对他愚昧的批判,转而为这个可怜的艺术家心痛。

他的'执着,并未扭转饥饿艺术表演衰落的颓势,“这个曾受大家喜欢的饥饿艺术家有一天发现自己被那些热闹上瘾的观众忘却了,他们纷纷涌向其它演出场所”,“好像人们私下达成了某种默契,到处都笼罩着厌恶饥饿表演的气氛”,此时,这个饥饿艺术家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梦想的幻灭,让他不知该何去何从?“改做其它行当吧,他不仅年纪太大,而更主要的是他对饥饿表演有着如痴如狂的追求”。他任然没有醒悟,他还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受聘于一家马戏团,继续着他的饥饿表演。

虽然,他得以继续自己伟大的表演,他饥饿表演的技艺也根本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黯然失色,但是,他“要真正**撼世界,达到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的表演理想却根本无法实现。现实已如此,但艺术家还盲目地陶醉在自己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中。他的可怜与可悲,也就体现在了这里,为着一个本就愚昧的梦想而痴痴地守望,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评判?

在马戏团的日子也并不美好,他并没有得到往日般的优待,但他笃信着自己的理想,所以,他甘愿忍耐,甘愿挣扎。这不得不又让人有些佩服他的执着精神,试想,以这样的精神去守候一个有未来的理想,这力量将会有多么伟大。然而,这位饥饿艺术家却守候了一个无望的理想,所以,注定失败。

为了自己的饥饿艺术,他变得越来越屈辱,他享受着可怜的关注,甚至想到“还得感谢那些野兽们,没有它们,哪能引来那么多观众?”,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已远远不如一头野兽,这是多么的悲哀!

当饥饿艺术家真正无人关注,仅仅被人们视为一个障碍时,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他试图挽回这种颓势,所以,他想使出最大能力做好饥饿表演,甚至曾想试试给人去讲饥饿艺术,然而,没有人能理解他的饥饿艺术,这让他备感孤独,而此时,他已把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最后,没人再更换计日牌,他已被人们遗忘了,他开始了自己无期限的绝食,一步步的走向死亡。饥饿艺术家诚实地劳动,他没有欺骗别人,倒是这个世界骗取了他的工钱。

他终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其中一位看见了记数的小牌子,他才猛然想起饥饿艺术家。当人们在腐草里找到他时,他仍然固执的坚守着自己饥饿艺术表演的梦想,还在幻想着能得到人们对饥饿艺术表演的赞赏。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追逐梦想时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

就算明知不会有结果,但还是会固执的坚持。这种坚持,都源于自己坚定地信念。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然而,如果只管向前,而不去设想后果,那也就陷入了极端的境地了。

饥饿艺术家为自己的理想,最终献出了生命,在弥留之际,他虽然没有醒悟,但却道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因为我只能忍饥挨饿,我也没有其他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

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若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也许,每个人都一样,缺的并不是食物,每个人,也并不一定会走上固定的哪一条路,而是一旦选择了某种理想和信念,就会无畏的坚守下去,并且,不愿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坚持,就算这种坚持是错误而让人绝望的。

最终,饥饿艺术家连同腐草一起被埋掉了。他的艺术生涯也结束了。他的笼子里放进了一只年轻的美洲豹子,这只看似享有很多优待的豹子,而这些,是以自由换取的。

其实它也和饥饿艺术家一样,仅仅是人们用以娱乐的工具。最终,挑剔的人们,会发现新的乐趣,会遗忘它、抛弃它,而它自己也会因沉溺于这样的生活中而失去自己的天性,结局,也只会是走向死亡。

饥饿艺术家死了,而一批批麻木的看客却不断地新生了。“观众从它的欢乐中很难享受到轻松,可是他们克制住自己,挤在笼子周围,丝毫不肯离去。”新的残酷表演进行着,新的麻木看客诞生着。

《饥饿艺术家》的初中读后感

饥饿艺术家 的初中读后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这部书对我启发很大。企业需要一种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而 感恩 就是这种氛围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当前,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感恩 的文化氛围正是这个政治导向的实践。俗话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掘井人。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 的文...

街头艺术家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街头艺术家读后感 一 这个假期,我读了 街头艺术家 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它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有努力,才可以成功,而且只要成功了,就要和大家分享这份欢乐,能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会更欢乐。小熊一家有八个儿子,各有各的理想,只有老八没有理想。在一次演出中,熊妈妈偶然...

《艺术家们》读后感

书是在那天的网络发布会的晚上缠着我妈买的。京东是23,一看定价是46,还有钤印,这波血赚不亏啊 这本书不是双封面 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读完了,读完阿加莎的 罗杰疑案 读的这本,直感觉文字沉重了许多,难怪借我书的同学那么喜欢侦探 了。书的设计是典型的红配绿,外脊配以深蓝色加上金字,感觉加分不少。据说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