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识。引言部分提到三个要点:
超越偏见、读懂课堂、潜心变革是作者对学生、课堂、教师三要素的简要论述。该书以现代社会学校改革的核心课堂为根本,以儿童学和建构主义的线索细致全面的回应了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发展、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成长的困惑,呼吁教师超越偏见,读懂课堂,获得成长。
在书中第二辑倾听儿童的声音第22小节“儿童的规范意识与家长角色”是我最感兴趣的,也是现代社会有关青少年成长中重要一环。
养育儿童的终极目标是儿童的社会化(即儿童在社会中维持着除双亲以外的人们的交际关系而生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儿童的生存场所由家庭到更大社区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社会规范。儿童通过学校生活发展规范意识,而传递遵守规范的重要性这一责任,家长们责无旁贷,家长是社会的代表,对于儿童而言,承担着社会的第一道屏障的作用。
规范通过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以及通过受教育者体验而得以内化,成为“规范意识”。“规范意识”萌发的发展基础,在婴幼儿期及幼儿期前半就急速发展起来,拥有规范意识是儿童人格成长不可或缺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习得规范意识的过程就是儿童人格接受打击的过程,儿童通过克制自己的冲动,学会周遭世界的规则。这一过程中家长应当让儿童受到限制,使之明白每一个人不能为所欲为,我行我素。这是儿童融入社会过程中的先驱条件;
二. 规范意识是作为同他者分享的尺度来发挥作用的,“不受约束”“打扰他人”的行为往往是受社区排斥的。这需要家长引导儿童进行亲身体验;
三. 规范意识同理想与目标联系在一起,为儿童明示了成长的方向。所谓让儿童掌握规则,无非就是培育儿童以符合外在的标准来制约自己的力量。
为了发展儿童的规范意识,作为家长,要求发挥教育的作用与安全基地的作用两种作用。作为教养的作用即让儿童感受规范,形成规范意识,主要通过“教养”由家长传递。“不能如何”“应当如何”应该由家长言传身教来修正儿童的行为。
随着儿童的成长、社会生活的扩大所遭受的新局面就是对新的规范的学习,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不应任其发展。零用钱、放学回家时间、读书与娱乐时间的分配,需要家长更加关心而不是将儿童放到学校交给老师后听之任之。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必需教导儿童在家遵守一定的规范,到校仍要遵守新的纪律与规范。
作为“安全基地”则要求家长在儿童感到焦虑和恐怖之际能通过家长这一渠道获得安心感。让家庭成为儿童的避风港对成长而言是尤为重要的。而在承担这两种功能时,也要求家长掌握一个平衡,不过分偏于教养让儿童产生抵触;也不过分偏于安全而对儿童过度溺爱。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 读后感。暑期里,我校教师们如期举行了读书活动。继上学期钟启泉教授的 课堂研究 之后,本次我们拜读的是钟教授对于 课堂研究 的另一本著作 读懂课堂 本书围绕 课堂 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讨论,让一线教师在有关于课堂教学的多方面内容上领略了很多智慧。一 遏止狂躁,实现真正的 素质教育 钟启泉教授在...
《读懂课堂》读后感
读懂课堂 读后感。课堂的内涵太丰富,就如读 红楼梦 一般,同样的内容,却有千百个红楼梦。当然,课堂不是梦境,而是真实存在的每一分钟,怎样让每一分钟都能对学生负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也许我做到以下一些改变将是对他们更负责的第一步吧!一 不再无谓地感慨。看了 读懂课堂 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再感慨...
读懂孩子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读懂孩子读后感 一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 读懂孩子 看完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也很多!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 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