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第一章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5:56 阅读 8474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哲学的慰藉》第一章读后感。

导读:读书笔记《哲学的慰藉》第一章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哲学的慰藉》第一章读后感:

第一篇讲的是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主题是“与世不合”。作者先以数量繁多的绘画主题来引出“苏格拉底之死”事件的意义重大,进而提出我们需要苏格拉底的原因——为了克服自己的怯懦,然后重点描写苏格拉底之死一事的具体事件。在深入浅出的描述中,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章。

苏格拉底是个其貌不扬的怪人,显然历史上的众多绘画作品中的“苏格拉底”是艺术过后的苏格拉底。在雅典最鼎盛时期,借助良好气候和雅典城市布局,他一刻不停地在做他的哲学事业:发问路人,询问他们为什么相信某些常识或者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苏格拉底教会我们的,是要我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很简单,我们需要锻炼的是一种对任何事——哪怕是常识——也应该保持的好奇心,用辩证思维来判断那些是否是真理。

在读其故事时,我脑子里时常会出现自己6岁儿子与我的对话场景,因为他大部分时间表现的和苏格拉底的“常识发问”行为非常相似,他会问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而且是刨根问底,很多时候我被问得差点发疯,就好像被苏格拉底询问的人一样。其实我是被问地回答不上来:可能我的脑子和思维已经被“常识”给固化,极少思考。

其实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事情,都是人类一步步探索出来的。大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部分时候我们会有错觉,觉得这些本来如此。“地心说”的时代持续了差不多2024年,难道我们能保证我们现在认为的一些“常识”不是“地心说”理论吗?还真不见得。

比如对电的依赖程度,现在很多小孩可能没有一次经历过停电,在他们的观念里,可能根本无法想象没有电的世界,其实仔细回想,电的发现是18世纪才有相关理论,而电走进我们寻常百姓家也才不过几十年!读后感·因此对于身边的一些所谓“常识”,我们如果一味地“听他说”,或者“这个本来就是如此”,这样的态度可能是一个浑噩人生的态度,而不是哲学的态度。

苏格拉底用其毕生精力,来启发人们对事情进行思考,教会我们运用辨证思维对事件进行真伪检验。我认为哲学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人生态度。哲学是“苏菲”,而“苏菲”,是我们的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寻找,去用像孩童一样的好奇心探索发现、提问思考。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哲学的慰藉读后感 一 哲学的慰藉 的作者阿兰德波顿自己所说的那句话,乏味感可以作为判断一本书价值的一种标准 原本以为他这本书一定很乏味,第一遍读的感觉还有点抓不住它的意思,感觉有点乱乱的,要不是因为其中有不少精彩的句子,可能真的会读一半就弃而不看了。然而,等到看完全部后,重新...

第一章附录读后感

非利润最大化企业和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读后感。符合题目要求的企业和部门文中分出了四种,分别是非营利企业 适度增长目标企业 人均收入最大化企业和公共部门。非营利企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性企业。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相比,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两方面的不同 第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

红岩第一章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红岩第一章读后感 一 在新中国的文本里,能够完整地全方位展示第一共和国的社会面貌的,我见过的竟然是 红岩 第一章,与这篇并非纯文学 相比,我国很多享有盛名的纯文学大师们,描写的角度都显得太狭隘,太个体化,仅仅展示了与自己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范围,而在 红岩 当中,闹市,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