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读后感 孔子的教学

发布 2023-08-26 08:03:57 阅读 5023

子的教学。述而篇共三十八章,施教是主要的议题之一。孔子**三千,并有七十多名“立于朝”这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密切相关。【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解读】“文”指学问,“行”指社会生活实践,“忠”即忠诚,“信”即诚信。在孔子教育学生的四项内容中,有两项是关于诚信的,显然,道德修养占据重要地位。

党的十七大首先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从孔子至今,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这一章体现的淋漓尽致。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当然,孔子对“学苗”是有要求的,对于哪些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是不再教了,不是不教,是不再反复教了,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什么时候领悟了、有感想了、能举一反三了,再深入传授。

换句话说,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做无用功的。【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算的了什么呢?”

解读】“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三种不同的层次:默默地记住知识,应是最基础的;永远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这是更好层次的表现;诲人不倦,始终热爱这个职业,这是为人师的最高要求。孔子说能做到勤勉好学不厌倦、孜孜以求、教书育人,这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也理应不算什么。

【感悟】

孔子教授学生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教授给学生的。现在的教师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文”,却忽略了“行”、“忠”、“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孔子是如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授学生的文、行、忠、信的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在非常了解学生的状况时,非常熟悉所教知识或学生所学知识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考状,一个学习状。其要义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在上课时,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要说什么。

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教学中更应该多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举一反三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以旧事物作为参照的。因此,要了解或创造新事物,就要从已知的事物中寻找思路和灵感,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善于观察事物,勤于动脑,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推理分析,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我们必然能够时时处处都能有所收获“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学习方法也是教学启示。善于学习的人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善于学习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地位教学服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希望学生“学而不厌”,教师就要“学而不厌”。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勤学善思的传统。“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基础。

没有“学”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趣味、缺乏创新的。“诲人不倦”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乐教、善教。

在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幸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诲”的方法、途径、内容,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范文 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范文 通用5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1 论语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 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 和再传 编辑而成。孔子学...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 学而篇,从为学 为人 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下面是 x为您整理的 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1 学而篇 为 论语 的第一篇,朱子的注描述 此篇为 论语 首篇,所记多务本之意。此篇由 学而时习之 至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主要是在讲一个 学 字,此处之 学 并非通常所讲学...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2篇。论语学而篇读后感1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 论语 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篇读后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