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庸》有感。
原创: 刘文静。
站在教师的角度,从"中庸"这个概念出发,我浅显的谈谈对《中庸》的认识和理解。
中庸之道,是尺度,是分寸,是恰到好处,就是一种和谐之道,《中庸》从修身,齐家,治国,诚身,至圣五个方面诠释了怎样做到中庸之道,子曾经这样曰过:"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
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
中庸里面很多的道理都让我反复咀嚼,学习生活中自觉受益良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什么都抵不过坚持,坚持学习,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做了几次就轻言放弃。"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学习中,生活中,必将铭记此道,激励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读的是《中庸》里的"道。""道。"是什么?
道是生命本体的轨迹,浅显说就是生活的寻常,我们教育从外层看是教育孩子基本的道德。基础的文化,但内层确是在护送他们走过"寻道"之路的一段重要的旅程。
教师如果希望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发展,那么,我们只有从完善自身做起,拿出一颗真诚干净的心,不为私利,去为孩子描述一个真实生命的形状。有句广告语说得很棒,"和你在一起",老师每天与纯真的孩子在一起,绝不是发号施令,宣布清规戒律,来管制、约束孩子,而是要让他们感知一种互相尊重的真诚的生活,感受心与心的交融,让他们慢慢理解,真实生活就是平实无华中泛着不息的快乐。
作为教师,读了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懂得"人类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实现这种和谐之本就在于心灵之间的真诚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多一些心与心的交流,创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享受学习的美与快乐,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榜样,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
所以,综合看来,中庸一定是常人之道,一定是适中之道,一定是可行之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这本书中,有太多的,真谛和本质,我所理解的这些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以后我会继续解读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完美自己的德性和心境,来开启我们的智慧,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让学生走上智慧人生。
《中庸》读后感
中庸 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 中庸之道 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xx为大家精心搜集了2篇 中庸 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庸 读后感一 中庸 读后感。中庸 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三篇。中庸读后感三篇。中庸读后感 一 中庸 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 道 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 诚于中,信于外 君子当慎独中立 仁者爱人,仁者无敌 诚则...
中庸读后感
中庸 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在此整理了 中庸 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从开始接触 论语 起,中庸 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 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 庸 意为平常,平庸。论语 和 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