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一】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台灣作家龍應台在她的書《目送》中的這段話,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因爲它觸動了我們心底最柔軟最在意的那根弦。而已爲人母的我也是因爲這段話,開始讀龍應台的另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依然清晰的記得,念大學的時候,往返市區跟學校的公交車上,總在**一條叫做;family;的公益廣告。母親一直在追孩子,從頭發黑亮、身形挺拔,追到白發蒼蒼、氣喘籲籲。而孩子,從家跑到小學、高中,再從大學進入社會,最後,才在疲憊的晚上停下了腳步,想起了家中步履蹒跚的母親。
就這樣,在短短幾十秒的時間裏,幾乎兩代人的一生濃縮其中,不由讓人感慨萬千。
而在《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中,龍應台對母與子關系的描繪,也很有意思,與之前看的公益廣告有幾分相似。她形容母親與兒子是萍飄,水浪一打,就四處散去。她說父母是孩子在大雪天登高跋涉時偶遇的小木屋,小木屋裏有熊熊燃燒的柴火,她的兩個兒子安德烈與菲利普在裏面短暫歇腳,避風取暖,天亮時柴火熄了,又繼續上路。
她還說,母與子的緣分,就是一次一次看着孩子離開,對着他的背影默默揮手。這些描繪有意思在于,它們都以離開與被離開的關系力證了父母與孩子日漸疏離的不可抗事實。
世上的愛多以聚合爲目的,愛他/她,所以要和他/她在一起。可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爲目的。愛他,就給他自由,讓他獨立。
在漫漫生命之旅中,我們的上半程沒有孩子同行;孩子的下半程,我們也不可能與他們共度。無論我們和孩子彼此多麽相愛,都無法一路相伴,他的旅程隻能自己去走。爲人父母,能爲孩子做的,隻是給他無條件的接納,對他堅定不移的支持,讓孩子時刻有被愛的把握,分享我們的人生經曆和建議,幫他建立起照顧自己的能力,最終成就他自己。
所以,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裏,記錄了很多她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片段。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這一篇:安德烈二十一歲的時候,在争取交換留學的競争中落榜了。
十歲那年,安德烈參加一場音樂測試,表演曲目是《兩隻老虎》,因爲太緊張,加上沒自信,唱出來的聲音就像指甲在刮着黑板壁,忽高忽低,一會兒斷掉,一會兒又續上,歌詞大半都忘了。而這些都不由讓龍應台想起自己十四歲那年,從台灣的鄉下苗粟縣進入了台南大城市的經曆。苗栗縣的學校旁邊是水汪汪的稻田、綠油油的清水池塘,體育課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少了那麽幾分;正式;的味道。
而台南的學校,操場的周圍被鋼筋水泥的;森林;包裹着,上體育課就是操練各種器械,鉛球,标槍,跨欄……這些全是身爲鄉下孩子龍應台沒見過也不會使用的東西。扔鉛球是城裏孩子的基本活動,鄉下孩子不會扔,會被笑,因爲城裏孩子從未見過不會扔鉛球的人。
所有這些安德烈與龍應台經曆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交換留學賽場上的安德烈是失敗者,城裏大學校操場上的龍應台也是失敗者。做一個失敗者的滋味不好受,就跟跌倒會痛,被落下會失望,被放棄會氣餒一樣。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關于;失敗者;的奇怪定義。就跟龍應台的一個比喻一樣,同樣一個操場上,有人在跑五千米,有人在百米沖刺,有人在散步。五千米的人可以把慢悠悠散步的人稱爲;失敗者;,百米沖刺的人可以把氣喘籲籲的跑五千米的人稱爲;失敗者;,氣定神閑的散步者也可以把滿面通紅的百米沖刺者歸爲;失敗;的。
然而,實際上是,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也有小草的活法。小草充大樹不行,大樹裝小草,也同樣不行。
龍應台在體育課上的失敗啓蒙,給她的教訓,不是要稱爲;成功者;的一員,而是在于反抗由所謂的;成功者;對失敗下的定義。;失敗者;要在失敗的當下,四腳朝天、一敗塗地之後,;從容地爬起來,有尊嚴的走下去;。;失敗;的智慧,就在于你從中明白了自己的跑道,并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
這是他們共同的成長與所得,不是做母親居高臨下的給予,而這也是我在書中最受觸動的地方。
安德烈曾經問過母親一個問題:如果你能搭;時光穿梭器;到另一個時間裏去,你想去哪裏?未來,還是過去?爲什麽?
龍應台說她要坐着時光機先去過去,看看孔子時期的中國。她還要去未來,到2024年,那時安德烈四十五歲,弟弟菲利普四十一歲。龍應台想偷看一下,安德烈與菲利普是否幸福。
但她又不想去,因爲她可能不敢看。
你呢?如果把這個問題抛給你,你有時光機,你想回到哪兒去?如果是我,我想回到過去。我想回到父母還年輕的那段時間裏去。
那時候媽媽還穿那件涼涼的藍格襯衫,頭發綁起來,在青春裏恣意飄散,跟現在我身邊的漂亮女孩一樣。我可以和她做朋友,聽她講她的秘密,幫她做她不會的數學題。
那時候爸爸也許很貪玩,70年代的娛樂,樣樣都會。冬天穿大黑呢子衣,再挂黑色大圍巾。春天穿夾克,下面配高腰牛仔褲,卷起了褲腳,再蹬一雙白球鞋。
那時候爸爸媽媽還沒有我這個煩惱,他們的人生好像還有無數可能。就跟我現在一樣,在他們身後,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注視。
在那段時間裏,我有的青春父母都有過。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二】
《親愛的安德烈》,記載的是龍應台女士與她十八歲的兒子之間三年來互通書信的書。書中擁有太多飽含哲理的語句或是語段,我邊讀,邊做些筆記。邊做筆記,邊思考。
筆記一:你知道嗎?象棋裏頭我覺得最“奧秘”的遊戲規則,就是“卒”。
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另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現,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
是啊,人生的決定就是過了河的“卒”,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不論你選擇的是一條直通羅馬的平坦大道,還是一條充滿挑戰的彎曲小道。這不由得讓我看到孩子們對于學習的選擇,有的沒有興緻,成績不好,有的卯起勁來學,越學越優秀。
學習好的,“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稚 !倍 @份“有時間有意義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脫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學習不好的,相對來說,将來的選擇會窄很多。
**也有**的選擇與決定,比如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的“虎媽狼爸”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急于求成,抓住周末的一點時間将孩子送往各個培訓班,剝脫了孩子應有的快樂童年生活。童年的快樂失去了,将無法找回。我們的家長裏邊也有當“甩手掌櫃”的,把孩子的成長看作一棵樹,想怎樣生長,就怎樣生長,長得筆直,就筆直,想旁逸斜出,給足自由。
筆記二: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
因爲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裏,好像藏着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着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龍應台女士也經曆了這樣的尴尬,“他和兒子,已經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他親吻,讓他牽手,讓她牽腸挂肚、頭發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看着她,愛她卻不喜歡她的安德烈。”但這份尴尬,因母女之間的書信交流得以解決。
我和兒子也都愛着對方,我提着一袋東西,兒子會馬上接過來。我忘了被絮上的那層毯子沒蓋好,兒子會幫我掖一掖。可兒子心中的秘密藏了一個又一個,比如說學習。
成績如何,名次怎樣,他會瞞着我。我問起來,他像沒聽見,不予理睬。
我也經常聽見下面的對話,父母關心孩子,隻是找不到更多的溝通的語言,導緻交流不愉悅——
“在家裏聽爺爺奶奶的話啊。”
“嗯。”“學校裏,也要聽老師的話。”
“知道了。”
“還有……”
“煩不煩呐。”孩子明顯不耐煩了。
更無法可想的是,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畫面出現——她愛她的媽媽,她的媽媽也愛她。她的媽媽迫于生計外出打工十多年,終于在她初中時回來陪她,然而,面對媽媽,她卻感到陌生了,她說她幾乎不喊一聲媽媽,看見媽媽來了,她就上樓。她不知跟她的媽媽說些什麽。
隻在她媽媽問話時,極不情願地答應一聲。他們之間比路人還路人。
筆記三: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護着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媽的不容易啊。
龍女士談到,在中國人眼裏,不管你幾歲,隻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你就是“小孩”。這話說到了我們每個中國父母的心裏,所以,兒子,我不可能完全放手,尤其是,你尚在上高中,這正是父母不放心的階段,“放手”,又怎麽可能?所以,我督促你,假期帶書回來複習,你是知道的,不進則退。
我想不論怎樣,看着班上的同學均在學習,你不可能不着急,對吧。所以,努力吧,我們的兒子。
兒子,安德烈的媽媽跟他談的不隻是學習,更有思想、文化、政治上的交流,所以,我在想我們還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交流,我也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走進你的生活,走進你的心裏。兒子,你願意嗎?老媽期待着你的回答。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两篇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两篇。风林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 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风林网络。亲爱的安德烈 读后感 一 我慢慢地 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一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其实早在之前,我就开始喜欢龙应台。喜欢她犀利的文笔,喜欢她独到的见解,喜欢她特别的性格。尤其是那本 野火集 让我简直沉迷得可以抛掉生活中其他的繁琐之事。后来,也就是今年,听说了那 人生三书 看过那三本书的人都无不大呼 这不像龙应台了!更甚者说 这根本不是龙应台了!真有那么夸...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陆陆续续的终于读完了 亲爱的安德烈 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 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 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