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12班张驰。
读《曾国藩传》前,从历史书上认识的曾国藩只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镇压太平天国人民起义,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清朝重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活了62岁。出生地为湖南湘乡的白杨坪,家里人都务农,可见家境也并不富裕。他一生会试落第两次,第三次才考上。
初看这个人不过是个读书人,很努力地读书最后金榜题名。看似非常平凡,历史上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人家干的事真的叫不平凡,尤其在学术见解和道德修养方面,我深深地为之折服。书中记录了一段32岁的他给自己制定的课程:
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所忘,作字,夜不出门。其为日记,力求改过,多痛自刻责之言。每日必有记录,是为日课。
真的把圣贤功夫做到位了。他的一生经历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
曾国藩传》读后感
精品文档 曾国藩传 读后感 范文模板。本文为word格式,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曾国藩传 读后感。初读 曾国藩传 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 无人不晓的 贼 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 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
曾国藩传读后感
近日读 曾国藩传 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精神很是佩服,我觉得此种精神可用 呆子 哲学来形容。曾国藩前半生的治学可谓书呆子。此种精神我思之为当今中国少有之精神,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被认为是百无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认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聪明人。一位日本老科学家讲过这样一...
曾国藩传读后感
很早就听说曾国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直想读些他的传记,但是每次去图书馆看到厚厚的一本就放弃了,这次下定决心要读一下了,这篇文章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本以为他会如很多古时的知名人士一样聪明顺利的,其实却恰恰相反,在他之前曾家没有出过一个当官的,父亲也是在四十多岁才考中了举人,曾国藩也是屡考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