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道。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近日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对其中提到的治学方法和态度深有感触。
曾国藩家书》包括曾国藩27~60岁34年间给他长辈、兄弟、孩子等的1000多封家信,其中给孩子和兄弟的信中讲述的治学之道,道理深刻,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曾国藩在针对其第以为家塾不清净而不宜读书的信中,讲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是啊,如果真的有坚定的意志,那么外界的环境又怎么能影响的了我们呢?我们平时学习时也会因怕苦怕累,或玩心重而找各种借口,将学习计划一拖再拖,这时我们为何不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呢?
如果一味找借口,借口是无穷的,拖到最后便一事无成。只有先确立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才能不因琐事而困,最终到达终点。曾国藩的几句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许多人学习时的问题。
在他的信中还提到:“《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昔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不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不为以博学自居,而是能明白事理,审时度势。
作学十余年,仅学会几个公式,以后用处不见得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使自己心智成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提高自身素养。若只抓知识表面而忘记探寻内在的规律和道理,可谓本末倒置了。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能死记知识,要抓住其内在规律,深刻理解,以求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才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曾国藩的教导,帮助在黑暗中摸索的读书人找到了方向。
治学需要立志,同时又少不了技巧。如果你对学习有了困惑,读一读《曾国藩家书》吧,相信它会带给你一些启迪。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 读后感。先 修身 才能 平天下 i组 李萍。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籍的,无意之间发现之前买的 曾国藩家书 但自买。了之后就让它蒙尘箱底。而现在由于单位发起的读好书热潮,就认真拜读,细细品位 曾国藩家书 读完之后感触颇多,在随性而为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个伟人的为人处世的精髓,颇让我感到自己行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初识曾国藩其人,一是在饶金军同志的引领建议下 二是在一次偶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曾国藩的从官历史,被其一生修德 修学的高尚品德与修养所感动,继而有了必读此书的强烈愿望。翻开首页,梁启超先生对曾国藩 字文正 的评价 有史以来 抑全世界不一二之大人,并时贤杰中虽称钝拙,但其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最近无意中在书架发现了一本 曾国藩家书 好书!目前只看了十几篇,内心颇为触动。我觉得曾国藩家书就像是我的 文章一样,虽说是家书,但是表达了很多曾国藩对事物的看法,我的 表达了我的见解。书里的信件是按时间序列排序,通过他写给父母 兄弟的信,可以窥到他个人成长进步的轨迹。我倒不是因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