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

发布 2023-07-25 08:17:22 阅读 2161

贝多芬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的童年过得很悲惨。2023年,病魔降临在他的身上,他忍着痛苦,写下了悲怆的《悲怆奏鸣曲》、清澈的《第一交响曲》等反映他人生的痛苦与欢快。他被生活抛弃了,孤身一人了,但是艺术却收留了他。

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由于生活和病痛的压力,贝多芬在32岁那年甚至连遗嘱都写好了,看他的遗嘱时,我竟产生一个念头:对他自己来说,如果那时真的去了,可能反而快乐些。至少使他免受日后无穷无尽的苦难,面对残酷的命运,用他自己的话说“把我从无穷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来。

”(只是对人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是的,假如他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是,他偏偏渴望痊愈,偏偏希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同时拒之门外,又开始了苦难的历程。

当痛苦与日俱增,积聚到无法承受时,就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成为一部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难。正如孟子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似乎已成为古今中外一条不变的真理,又是多么残酷和无奈!人类每一伟大成就的诞生,都必然要有个人的牺牲。

凡想成就大事的人,紧紧牢记这一点吧。

阳光总在风雨后,贝多芬费劲地用自己的一生的心血来写曲子,我们要学习他那做什么事都尽心尽力的精神,学习他遇到困难但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它的精神。

贝多芬传读后感

当初我对贝多芬没有什么了解,但是我读了 贝多芬传 我对贝多芬有了个深刻的了解。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 范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当时波恩是人口不满三万的小城。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是一位男高音,整天不务正业,碌碌为无。他的妈妈是一位女仆,心地善良。贝多芬因为童年的折磨,在26岁的时...

贝多芬传读后感

学校读书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其中一项推荐我们高段学生去读一读名人传记。我读了罗曼 罗兰写的 名人传 贝多芬传 后,感慨万千。贝多芬曾经说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使我无法完全屈服。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使人深受启迪和鼓舞。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悲惨与困苦。儿时失去了最爱的母亲,酗酒成性的...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钢琴家。路德维希 冯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 神童,就用暴力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的弹琴,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但他却当了管风琴手。他的耳朵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