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

发布 2023-07-25 08:37:23 阅读 2924

看完《贝多芬传》的那一霎那,只觉脑间一片空白。

一下子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却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世间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有时觉得南子给孔夫子的这句话放在贝多芬身上也适用。但却找不出为什么。《贝多芬传》带来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但却有一些零碎的片段,让人记忆犹新。

许多艺术家是没有真正的童年的。在别的孩子**着棒棒糖,在秋千上摇荡时,迈克杰克逊的童年在**?是在录音棚里,还是在父亲的鞭挞下?

就连贝多芬也不例外。四岁,本该是一个童真玩耍的时期,但他却被整日钉在琴键上。而且对于他来说,他父亲是为了金钱与荣耀来逼迫他,并不是为了他的未来。

这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何等的残忍?--对于当时的贝多芬来说,童年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黑白键。--至少那时他是这么想的。

先恨,后爱。对于许多琴童而言,他们对钢琴的感情就是如此吧。**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如此吧。

童年时期的他,或许对**充满着无限的怨恨。但也正是这门艺术决定了他的人生,伴随着他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让他爱得无法自拔。

除了他那让人匪夷所思的童年以外,他的耳疾与创作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令我惊奇。

二十六岁时听力日渐衰弱。这对于一个拥有伟大的**梦想的创作者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这种肝肠寸断的感觉在《悲怆奏鸣曲》中体现得淋淋尽致。

看似平静、起伏微小的乐曲中,隐藏着无尽绵长的悲伤。是的,对于一个**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觉更重要?听不见世间一切悦耳的音韵,甚至包括自己的作品。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贝多芬众多的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患上耳疾之后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贝多芬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韵。或许是贝多芬对**无限的热爱,使他能够在失聪的恶劣环境下,成就如此的辉煌。

因为失聪,他远离尘世的喧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喜、或悲、或绝望、或激动---

贝多芬传读后感

当初我对贝多芬没有什么了解,但是我读了 贝多芬传 我对贝多芬有了个深刻的了解。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 范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当时波恩是人口不满三万的小城。他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爸爸是一位男高音,整天不务正业,碌碌为无。他的妈妈是一位女仆,心地善良。贝多芬因为童年的折磨,在26岁的时...

贝多芬传读后感

学校读书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其中一项推荐我们高段学生去读一读名人传记。我读了罗曼 罗兰写的 名人传 贝多芬传 后,感慨万千。贝多芬曾经说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使我无法完全屈服。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使人深受启迪和鼓舞。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悲惨与困苦。儿时失去了最爱的母亲,酗酒成性的...

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钢琴家。路德维希 冯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在他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 神童,就用暴力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的弹琴,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但他却当了管风琴手。他的耳朵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