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
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平气和”这四个字来说。
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平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平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
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平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
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陶冶性情。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平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于方园 暑假开始就知道这学期要教一年级,心里惶恐 忐忑 焦虑 赶紧拿出姜春梅老师早早推荐过的薛瑞萍老师写的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假期刚刚读完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是书本上的理论,不知如何运用的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开学第...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后感 作为一名新老师,面对孩子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更何况是面对51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无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可是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心态和角色并不能立刻进入现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刚出现各种小状况,比如上着课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闹,...
《心平气和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一年级 读后感。匆匆读完 心平气和一年级 两个观念留在了我的心头 第一,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做好一位老师该做的事 第二,就是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寻的心平气和,在读书中寻找心平气和的理由,在读书中找到心平气和的方法。读书,思考,是看云的生活方式,爱学生,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