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东文学考研真题

发布 2023-06-24 00:54:28 阅读 7322

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

竟陵派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幽深孤峭”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艰涩隐晦。

竟陵派在明后期反拟古文风中有进步作用,然而他们的作品题材狭窄,语言艰涩,又束缚其创作的发展。

“人的文学” :2023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鸳鸯蝴蝶派:由清末民初言情**发展而来,20世纪初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包天笑、周瘦鹃、李涵秋、张恨水等。

较有名的作品有:《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姻缘》。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才子佳人恋爱**,武侠**,侦探**等,形式上他们承袭古代白话**的传统。

包天笑曾谈及他的创作宗旨是:“提倡新政制,保守旧道德”,这十个字概括了这一流派大多数作者群的思想,这与“五四”前后兴起的新文**动的宗旨相违背。

枕草子: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作者清少纳言。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

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枕草子》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

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等。百科全书派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二、简答题(50分,第。

一、二题各15分,第。

三、四题各10分)

1. 略述先秦政论散文的发展。

2. 谈谈你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百年”和“孤独”的理解。

提示:《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

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百年”表示年代久长,“孤独”的反义是团结,而这就是作家写作**的目的所在。作家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3. 沈从文的文学观念。

4. 什么是文学的惯例?惯例的文学观念有什么意义?

三、论述题(70分,第一题30分,必做;第。

二、三、四题选做两题,每题20分)

1. 什么是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共鸣”?就文学接受主体而言,产生文学“共鸣”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

具体说来,就接受主体而言,共鸣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观念相通。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而产生共鸣。

二是情感经验相似。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经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的相同或相似而产生的共鸣。三是意志愿望相近。

由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志愿望的相近而在读者那里产生的共鸣。此外,读者期待视野形成的特定历史处境如果与一定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有某种相通相类之处,也会引起强烈的共鸣。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鸣,是文学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只有通过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才能真正发挥审美、认识、价值阐释和交流等作用。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共鸣,也是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一般说来,一部作品引起读者共鸣的程度越强烈,范围越广大,其价值往往也就越高。但也有一些作品,思想艺术层次不高,但因在某些方面契合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可能在一定的读者范围中引起共鸣。

2. 胡适将唐宋词分文歌者的词、诗人的词、词匠的词三个时期,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胡适在2023年对唐宋词进行明确的分期。他把唐宋词分作三个段落:

1.歌者的词;2.诗人的词;3.词匠的词。东坡以前,是教坊乐工与娟家妓女歌唱的词;东坡到稼轩、后村,是诗人的词;白石以后,直到宋末元初,是词匠的词。这种分期,着眼于词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功能的变化,应该说是相当精辟而富有启发性的。

后来叶嘉莹先生将唐宋词分为五代宋初的歌辞之词、苏辛诸人的诗化之词和周姜一派的赋化之辞三个阶段,显然是受到胡适“三段论”的影响。不过,胡适的分期,虽然有着明确的史的意识,但还兼顾着类型的区分,因此史的线索尚有模糊重叠之处。辛弃疾(1140-1207)与姜夔(1155--1209)本是同一时期的词人,姜夔虽比辛弃疾小十五~"岁,但只比辛弃疾晚去世二年,两人的创作基本上是在同一时期。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应该将他俩划入两个不同的时期。刘克庄(后村)生当宋末,与吴文英、周密等“词匠”们是生活在同一时期。把刘克庄归入“诗人之词”,从逻辑上看,不无道理,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则混淆了历史的先后。

至于胡适把宋末词人统称为“词匠”而一笔抹倒,纯属个人之见。

3. 结合你熟悉的作家作品,谈谈对都市文学的理解。

提示:在文学史上,我们习惯把《子夜》、《上海的早晨》等看做都市**。但《子夜》旨在凸显民族资本和买卖资本的竞争,《上海的早晨》则写资本家经历社会主义工业改造的过程。

他们表达这些诉求的愿望,远远大于展示都市生活场景的需要。但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传达出了一种独特的都市经验,这种经验在“鸳鸯蝴蝶派”等大众文学中同样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进入当代以后,盛行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题材论”,自然就没有了都市文学的位置。

但都市经验作为一种传统,实际上在当代文学中一直有所体现,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有所发展。池莉、方方、范小青等的市民**尽管被人讥为“恶俗”,但他们却能通过对都市人的当下境遇、个体生存的物质幸福进行关怀而回到平民生存的现实需求层面。邱华栋、张欣等作家主要写出都市奋斗者的拼搏与守望。

新时期都市的迅猛发展给不少习惯于传统思维的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应,在一度“失范”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茫然困惑,或因找不到意义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眼中,乡村是人们永远的精神沃土,而都市是“罪恶的逋逃薮”。确实,都市以其物质的**力使人们一度迷失,但不能忽略的是由商品交换与欲望所带来的力与美以及平等自由、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特征,以及经过理性思考后的道德回归与对人生的诗意追寻,这些在新时期都市文学中都得到了可贵的体现。

4. 分析波德莱尔的诗歌《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

大街在我的周围震耳欲聋地喧嚷。

走过一位穿重孝、显出严峻的哀愁、

瘦长苗条的妇女,用一只美丽的手。

摇摇地撩起她那饰着花边的裙裳;

轻捷而高贵,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

从她那像孕育着风暴的铅色天空。

一样的眼中,我像狂妄者浑身颤动,畅饮销魂的欢乐和那迷人的优美。

电光一闪……随后是黑夜!——用你的一瞥。

突然使我如获重生的、消逝的丽人,难道除了在来世,就不能再见到你?

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永远不可能!

因为,今后的我们,彼此都行踪不明,尽管你已经知道我曾经对你钟情!

提示:城市给了我们机遇,也给了我们孤独。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这首最著名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渴望与绝望。

喧闹的大街,虽然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群,然而每个人都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奔波,也同样有很多人渴望爱与浪漫,然而,熙熙攘攘城市里你会轻易找到自己的幸福吗?正如拜伦所说的,船在礁石中航行反而不易触礁。波德莱尔也许天天看见这样与他交臂而过的女人,但是“交臂而过”恰恰正是问题之所在。

大都市的人不会在乎“交臂而过”,因为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出门上街,“交臂而过”就是家常便饭。在这充满喧哗与骚动的**中,有谁还记得“十年修复同船渡”那古老的歌谣?不谁还会想起《牡丹亭》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梦中情缘?

大家要么是麻木于这司空见惯的“交臂而过”,要么是对来自陌生的问候保持高度的警惕,于是都市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却不知不觉拉开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

2023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2 名词解释。1 楚辞。楚辞,其本意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 一是诗歌体裁。楚辞 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作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它是 诗经 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所谓 书楚语,作楚声,...

郑州大学2023年考研文学真题

一 古代文学45分。1 名词解释 5x5 风雅精神,司马迁,元白诗派,江西诗派,聊斋志异 2 简答 10x2 汉乐府的成就,为什么说 西游记 戏笔言志理 是不是这么个说法啊 二 现当代文学40分。1 名词解释 5x2 伤痕文学,长恨歌 2 简答 10x3 鲁迅 表现的深切 雷雨 打破环境还是个啥 新...

2023年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定稿

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2 名词解释 每题6分,共36分 1 离骚 离骚 楚辞 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 解为 离忧 遭忧 离骚 是屈原心灵的歌唱,他展现了诗人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