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 2023-04-27 19:04:28 阅读 2686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

我问他们:“如果写一封信给你们的父母,你们会希望我说些什么呢?”他们说: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长大了,真的可以照顾自己。就让我们自己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告诉我的父母:你们对我的期望好高,我总是达不到,总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平凡的我。当你们看到我已经尽力而为时,能不能鼓励鼓励我?”

告诉我们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中国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我希望和你们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们可能比我有经验,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强求你们认可我在这封信中谈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孩子有许多发自内心的话想告诉你们。

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和孩子们面对面地谈一谈。如果这封信能够让一些家长知道孩子们藏在心底的话,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们彼此沟通和理解,甚至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那么,我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

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的优越性,但我同时也相信严格管教的必要。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

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

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

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

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父母应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可借以教导孩子、帮助孩子的小事——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应当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负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见到长辈要主动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须每次都做到。

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但自己却没有首先做到,这样是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家长应尽量将自己的期望合理化。可以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得比上一次好一点,让他们慢慢进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可能很早就放弃了。

家长应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变成对孩子的建议。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也不是说要放弃履行家长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这样只会培养孩子片面的竞争心理,对他们步入社会后必须参与的团队合作将是个不小的障碍。

对孩子还说,学习时不要只重视书本里的死知识。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曾解释过四种学习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

境界。二、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四、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作为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每一个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境界,帮他们从死记硬背升华到融会贯通。

家长应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比如,有一次我女儿考试时,有一道题她认为做对了一半,但却被判全错。当时,我要她去问老师,但她不愿意去,因为老师肯定不会给她加分。

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她,去问老师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和老师讨论解题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为了加分,因为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有一次,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和拉。

里·佩奇(larrypage)接受电视**的采访。记者问他们,你们的成功应归功于哪一所学校。当时,他们并没有回答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他们的回答是——蒙台梭利小学,因为那所小学自由自在的学习方式,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理念为他们的独立自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他们学会了“自己。

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带来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

“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

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

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

“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

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

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我刚来美国时,因为背数学公式的能力好,老师总说我是“数学天才”。

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数学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记硬背的东西搬了出来,但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开始在自信心的驱动下努力学习英文和数学,并真的在全州数学竞赛中拿到了冠军。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不妨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女儿发言的例子,我当时和她一起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

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国某小学,人们曾做过一个针对18个学生的试验:让老师先入为主地认为这18个孩子是有“最佳发展前途”的(虽然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因为相信孩子出色,老师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结果真的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这18个学生后来的表现比原来的期望值还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您是不是要把您的孩子培养成自己的**人?”我对这个问题感到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她们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家长应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

dale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很多是来自我的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并没有太多与我亲近的时间。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处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

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这方面,我有四个建议: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的孩子小时每天都是听了我“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入睡的。

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同时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

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你不会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就必须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中国的家长,我建议你们: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违背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总结。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把它翻译成中文,和中国的父母们分享:

你给孩子什么?bydorothylawnolte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中国的家长朋友们,我们的责任重大。今天中国的青年: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

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致家长一封信给家长的一封信

致家长一封信 给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收到这封信很惊讶吧?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谢谢你们这些年来对我的关怀与希望。在此我先向你们说声 爸,妈,您们辛苦了!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长成一个落落大方的大姑娘,你们是最功不可没的。从我蹒跚学步到上学读书的起,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点滴,都有你...

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你进入高中二个快半年了。孩子,妈妈希望你在新学期有压力地学习,培植自己的知识树,会苦会累,但苦中有乐,累中有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发挥不出个人潜力!在进入高中后的两次考试中,相信你一定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和沉...

给家长的一封信

页眉。给家长的一封信。爸爸妈妈 您们好!我长这么大,从没写过信给您们,今天,我很幸运有这样一个机会,向您们表达篇一 给家长的一封信。我长久以来,埋在心底的对您们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您们给予我生命,让我有了追求幸福,感受幸福,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感谢您们抚育我成长,担任我人生的启蒙老师,教会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