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 )
a.能进行呼吸 b.会活动 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其中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运动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
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4、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5、下列调查过程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 b.见到喜爱的植物要采集起来
c.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 d.记录时要实事求是。
6、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为(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7、科学**的步骤是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得出结论;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b.③①c.②④d.②③
8、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是()
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以变量多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10、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水分c.温度 d.海拔高度。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
a. 所有的环境因素
b.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d.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12、对一只生活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微生物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及其他的青蛙。
1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5、某市某湿地公园建成后,来觅食、嬉戏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这说明( )
a.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分布
b.环境的改变可以提高生物的逃生能力。
c.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6、下图四个实验装置中,用哪一个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17、某同学调查发现,鼠妇适于生活在20 ℃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进一步**“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还不够严谨,同桌提出下列修改建议,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
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b.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验对象。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d.减少左侧土壤的湿度。
18、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
a.骆驼刺的根是地上部分的许多倍长
b.在繁殖季节,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
c.寒冷的冬天,松树依然能郁郁葱葱
d.裸露的地面比草地内的空气湿度小。
19、到冬天,梧桐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梧桐树能适应环境,松树不能适应环境 b.梧桐树和松树都不能适应环境。
c.梧桐树不能适应环境,松树能适应环境 d.梧桐树和松树都能适应环境。
2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c.我市长坡水库及水库内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荔枝之乡” 根子镇内的某个荔枝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22、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 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 池塘里的蠕虫 ⑩鲜艳的大丽花。
a. ①b. ⑤c. ③d. ③
23、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
a.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d.自养生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
24、“叶落归根”,落叶终将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组成成分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d. 细菌、真菌。
25、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a.草 b.野鼠 c.牛羊 d.狼。
26、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 草→昆虫→青蛙→蛇→鹰 b. 昆虫→蛇→鹰。
c. 阳光→草→兔→狼 d. 草→兔→狼→细菌。
27、在—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 (
a.直线上升 b.直线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28、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2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丙数量增加
b.丙和丁数量减少。
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
30、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
3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是( )
a. 温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北方针叶林 d. 南方阔叶林。
3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34、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上层、岩石圈。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5、沼泽属于下列哪一类生态系统( )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答对得3分,只答一个且对得1分,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6、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也能。
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7、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七年级9月月考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 选择题 30分 1 下列各数 6,0,99,3.14,2.1,其中正数有 个。a 1 b 2 c 3 d 4 2 某天中午的气温为零上2 晚上气温下降了3 则这天晚上的气温是。a 3 b 1 c 3 d 1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表示没有b 不是正数的数一...
七年级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七年级历史9月月考试题 共50分 班级姓名。亲爱的同学们 知识旅游之车就要通过了!相信你轻松 愉快 自信地走完这趟知识之旅后,定会有所收获 有所启迪,快看,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呢!一 选择题 40分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 一百八十万年b.一百七十万年c.七十万年d.二十万年2.下列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七年级生物11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2017 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11月月考试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蝴蝶 珊瑚礁 蘑菇 智能机器人 卫星a.b.c.d.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0分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一组是 a.母鸡下蛋 蜜蜂采蜜b.稻浪滚滚 硕果累累c.大汗淋漓 气喘吁吁d.雨后彩虹 风...